I/O控制器及控制方式,了解一下
②中断驱动方式 中断驱动方式的思想是允许I/O设备主动打断CPU的运行并请求服务,从而“解放”CPU,使得其向I/O控制器发送读命令后可以继续做其他有用的工作。I/O控制器从CPU接收一个读命令,然后从外围设备读数据,一旦数据读入到该I/O控制器的数据寄存器,便通过控制线给CPU发出一个中断信号,表示数据已准备好,然后等待CPU请求该数据。I/O控制器收到CPU发出的取数据请求后,将数据放到数据总线上,传到CPU的寄存器中。至此,本次I/O操作完成,I/O控制器又可开始下一次I/O操作。这样就使得CPU与I/O设备能够并行工作。 优点:与程序直接控制方式相比,在中断驱动方式中,I/O控制器会通过中断信号主动报告I/O已完成,CPU不再需要不停的轮询。CPU和I/O设备可并行工作,CPU利用率得到明显提升。 缺点:由于数据中的每个字在存储器与I/O控制器之间的传输都必须经过CPU,这就导致了中断驱动方式仍然会消耗较多的CPU时间。
③DMA(直接存储方式) DMA方式的数据流向是从设备直接放入内存(设备→内存),或者是从内存直接到设备(内存→设备),不再使用CPU作为中间者。CPU在读写数据前要指明要读入多少数据、数据要存放在内存中的什么位置、数据放在外部磁盘的什么位置等问题,然后DMA控制器会根据CPU提出的要求完成数据的读写操作。当整块数据的传输完成后,才向CPU发出中断信号。 (编辑:应用网_阳江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