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畏浮云遮望眼——从工业激光器的2019看2020
纵观2019年,中美贸易战从摩擦升级、反复博弈到第一阶段文本达成一致。宏观大环境暗流涌动,对很多人来说,这一年——“难”。而工业激光器市场的2019年,也经历了一场激烈的价格战,触发了市场争夺与行业洗牌。回顾这场从2018年下半年开始长达1年多的价格战,我们可以看见,有的企业丢车保帅,有的逆流而上,有的在细分市场另辟蹊径,而有的则在夹缝中求生存。分析各家企业不同的价值取向及路线选择,我们能有哪些反思与收获呢?工业激光器未来又该走向何方? 近期,OFweek激光网造访创鑫激光,与创鑫激光品牌与市场负责人曾剑锋就行业环境、行业格局、行业未来等多个话题进行深度探讨,共同复盘2019展望2020。 创鑫激光品牌与市场负责人曾剑锋 创鑫激光供图 行业旋律:价格战倒逼各家成长,国产突围 在中美贸易战的笼罩下,2019年国内制造业几乎持续低迷。尽管从11月起制造业下滑态势有所缓解,但激光器市场一方面受宏观经济影响较大,另一方面正在从增量爆发期进入存量调整期,整体需求依旧疲软。与此同时,不断升级的消费需求催化产业结构优化,也驱动制造业企业不断实现设备升级,这些都对激光器制造企业提出了更高要求。 这场去年掀起的激光价格战迫使国内厂家积极应对:一方面是调整价格策略,下功夫修炼内功,通过器件、激光器垂直一体化实施降本计划,提升竞争力,抓住国产替代红利;另一方面则是开拓更多细分市场,通过不断拓展应用场景而创造成长性红利。 一轮激烈的价格战下来,国内光纤激光器市场份额发生了明显变化。作为头部的国产激光器厂家,创鑫激光有着深切体会。曾剑锋表达了对市场格局的看法,他认为:“纵观激光器市场格局,头部三家IPG、锐科、创鑫在进行市场份额的争夺,而其他企业则倾向在细分市场深耕。预计2019年锐科激光与创鑫激光国内市占率继续提升,而IPG的下滑势头则将继续保持。” 市场份额证明了国产品牌的不断壮大,曾剑锋引用机构公开数据进一步举证:“国产小中高功率产品正进行三线突围:100W以下小功率激光器国产化率达99%,基本实现全面国产化;100W-1500W中功率光纤激光器出货量增速维持在25%;1500W以上国产激光器出货量翻倍,3000W以上竞争日趋激烈,是相互争夺的主战场。目前3000-4000W、6000W高功率光纤激光器是拉锯的核心战场。” 头部竞争:中长期透视各家打法,三足鼎立 中国激光行业起步晚于国外,技术导入初期市场格局一家独大,但百家齐放的格局无疑更利于整个行业的发展。曾剑锋表示,创鑫激光对这些激光行业做出贡献的同行、科研工作者以及共同发扬国产激光技术的设备厂家始终怀有敬畏之心,并相信激光市场未来有厚积薄发的无限可能。 曾剑锋认为目前行业还处在比较低层次的竞争中,他向OFweek激光网解释说:“所谓的低层次,一是研发积淀不够,主要体现在产品品质和工艺积累,打磨过硬的研发实力是重中之重;二是应用开发过于狭隘,过多停留在打标、切割这些领域,精细化方向及其他开发应用迟缓,不利于整个行业的发展;三是竞争手法单一,简单依赖商务维度,最终也会对品牌造成损害及反噬。” 价格战过后,市场格局将有新的变化。针对当前的行业格局,曾剑锋对头部三家激光器品牌的发展模式提出了自己的看法:“IPG作为全球激光技术领跑者,是典型技术驱动,能利用全球战略平衡中国份额逐渐萎缩的颓势,并逐步释放新型应用市场以保证其掌握头部利润;锐科激光作为本土激光器企业,重心仍将以市场份额优先,同时依托上市资本的力量及国有控股的优势,进行多元化产品开发,快速实施国产替代战略;创鑫激光一方面将发挥民营活力优势,快速响应市场需求,另一方面则会坚定国产高功率、超高功率激光器及相关应用配套研发道路,对内修炼研发内功,积累工艺能力。” (编辑:应用网_阳江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