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应用网_阳江站长网 (https://www.0662zz.com/)-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站长资讯 > 评论 > 正文

可穿戴设备的未来将是怎样的?

发布时间:2020-12-22 23:49:41 所属栏目:评论 来源:站长网
导读:“跑步经济”听说过吗?是的,这一概念在近年成了一个全新的经济词汇,同时也构建了一个全新的经济领域,“跑步经济”是指随着人们物质生活越来越好,对于文化与健康需求的增加,跑步已经逐渐成为了越来越多人喜欢的运动之一。 与此同时,跑步正加速商品消

“跑步经济”听说过吗?是的,这一概念在近年成了一个全新的经济词汇,同时也构建了一个全新的经济领域,“跑步经济”是指随着人们物质生活越来越好,对于文化与健康需求的增加,跑步已经逐渐成为了越来越多人喜欢的运动之一。

与此同时,跑步正加速商品消费,跑步大军随着更多年轻人的加入,他们讲究“专业范”对装备的需求更高,有人做出统计平均下来“跑鞋每800公里就需要更换一次”,普通跑友(以月跑量80公里计)一生大约需要48双鞋;跑步“深度中毒者”(以月跑量200公里计)则是120双,由于跑鞋价格差距大,大致估算跑友一生的跑鞋花费大概在9600元至120000元。

今年“跑步经济”带动了大量中国运动品牌业绩的复苏增长,除此之外,跑步经济也在不断促进文化用品行业、电子产品等领域消费,其中在可穿戴设备如智能手表、手环上的体现最为明显。

除了“健康”可穿戴设备需要更多元素

日前,IDC公布了最新可穿戴设备市场追踪报告,报告显示第三季度中国可穿戴设备出货量为3293万台,较上年同期增长15%。品牌排名方面,华为、小米与苹果分列前三。

同期,全球可穿戴设备出货量高达1.25亿台,同比增长35%。品牌排名则有所变化,苹果以33%的份额牢牢占据市场第一,随后才是小米、华为、三星。

可穿戴设备的未来将是怎样的?

产品方面,智能手表、智能手环以及智能耳机是当之无愧的核心。多年以来这“大三样”基本就代表着智能可穿戴设备在消费者心理的认知,直到前些年智能眼镜的出现,这一认知开始逐渐被打破。

追寻可穿戴设备的发展过程,可以发现无论是手环、手表还是耳机,其发展方向越发一致最终都是走向了“健康监控”。比如智能手表,智能手表兴起之时所打出的口号为“替代智能手机”,功能上覆盖电话、信息、娱乐、游戏、健康等诸多功能,跑到最后发现似乎只有“健康管理”这么一个功能最为适用。

2013年三星抢先苹果推出智能手表Galaxy Gear,就具备收发电子邮件和消息、存储和传输数据信息,以及跟踪或管理个人信息、通话、游戏等功能。再看看于今年8月最新发布的三星Galaxy Watch3,8年时间在基础功能上基本没有任何突破,甚至一些游戏功能都被剔除,唯独“运动监控、健康管理”功能越来越多,从一开始的心率检测、睡眠监测到现在血氧检测等等。

“健康”是可穿戴设备的唯一出路吗?智能耳机也觉得是,像苹果的AirPods也被传将加入“健康大战”,DigiTimes报道,苹果未来几年会把环境光传感器集成到新款AirPods中,以实现健康监测功能。

这一消息就迎来了不少网友吐槽,“谁会一天到晚将耳机带在头上?这类产品一天最多也就4-6小时的使用时间,这么短时间内的监测数据对于健康真的有意义?”、“AirPods检测心率?确定不是堆砌功能,然后能卖贵些?”

当然,并不是否定这些功能的必要性,比如前不久就有消息称,研究人员已经成功地利用人工智能分析了来自一款名为Oura智能戒指的数据,并提前三天预测了新冠病毒症状,就是准确率还有待提升。而且也有30%多的用户选择智能穿戴设备就是看重“健康监测”这一功能,但无论如何“越发单一”的属性显然与智能手表的初衷相违背。

而“智能眼镜”却很好地承袭了来自智能手表的“意志”,不说替代手机,至少智能眼镜的路子更宽。

“智能眼镜”TO B与TO C齐飞

所谓“智能眼镜”是指能像智能手机一样,拥有独立的操作系统,可由用户通过语音或动作控制实现语音视频交流、信息传输及图像识别等功能的眼镜的总称。

虽然,智能眼镜现阶段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与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需要进一步的研究与探索。语音识别技术、图像识别技术、增强现实技术都有待优化,但并不妨碍它在B端与C端市场齐飞。

没错,要说智能眼镜与智能手表等其他智能穿戴设备的最大区别,在B端市场的率先落地应用应是最大区别之一。

智能眼镜具备一大特性就是“所见即所得”,与其他设备不同,他不会占用你的双手,而是将内容直接呈现在眼前,使得在许多特种工作上智能眼镜拥有了极大的优势。

比如电力运维就是目前智能眼镜运营较多的一个领域,在运行检修中,智能眼镜的应用对减少人力支出,保护一线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同时提高工作效率,对保证电网的安全可靠运行有促进作用。像于巡检工作量大,而且检修人员的业务水平良莠不齐,在作业过程中容易出现误操作的情况。为了防止误操作,可以让检修人员佩戴智能眼镜,通过智能眼镜识别当前设备,确保对需要操作的设备开展工作,从而避免误操作。

又例如在安防领域,部分地区已经开始给警务人员配备AR智能眼镜,早在2018年青岛上合峰会安保期间,青岛全市公安机关通过警务AR智能眼镜识别发现各类重点人员56名,抓获进鲁在逃人员8名、涉毒人员5名。

除此之外,在医疗、建筑工程、物流、智慧零售等领域智能眼镜的运用越发普遍,现阶段,包括谷歌、爱普生、微软、联想等品牌都已经将产品技术运用到相关这一领域,像联想去年一经发布ThinkReality A6智能眼镜,就获得了市场的广泛关注,最新消息指出ThinkReality A6 AR眼镜将新增Clay AIR手势跟踪和识别功能,这将使产品在交互时更加自然,如联想所说AR智能眼镜已成为联想TOB业务的重要助力。

至于TO C,智能眼镜正在集手表、手环、耳机功能于一体。例如今年10月华为发布的Eyewear II,在近期一场时尚盛典中各路明星人手一幅Eyewear II,使之又成为了焦点。

早在2018年就传出了华为正开发AI智能眼镜的消息,彼时正是智能眼镜市场竞争的胶着期,谷歌Glass也好,微软HoloLens还有Facebook等等都在抢入,只是当时智能眼镜尚未真正受到消费者的追捧。

华为入场不算晚,2019年就有了一代产品问世,只是当一代产品出来时,被大量群众认为是“智商税”。除了蓝牙通话似乎再无其他“智能”,而2500元左右的售价让人直呼“伤不起”。好在今年Eyewear II算是有了些许提升,比如智慧助手的升级,以及“面对面翻译功能”和“语音备忘录”的加入,具体功能正如字面意思,要说“好”,对于我们这类文字工作者还是比较有用的,要说多“智能”倒也不至于。

不过,这事不能只看一时,手机从“砖头”发展到智能手机也需要一个过程,至少现在智能手表、耳机能做到的,智能眼镜也都不在话下,比如在信息提示方面智能眼镜比手表或许来得更方便,毕竟只需用听的,像据华为介绍Eyewear II用户只需戴上眼镜就会听到来自智能语音的问候,且如果今天你有会议行程、航班信息等计划,还会同步手机中的行程,并向你发出提示。只是单就华为Eyewear II来说,依旧是2500元左右的售价,也不知是太过于“高看市场”还是“高看自己”,最终有多少人买单还真不一定。

对于市场来说,可穿戴设备TOB讲究效用、TOC讲究效果,这两方面智能眼镜都还算有着不错的表现,用一句话形容便是“未来可期”。

去“手机化”将成为可穿戴设备的未来?

说到“未来”,可穿戴设备的未来究竟将是怎样?

(编辑:应用网_阳江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