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应用网_阳江站长网 (https://www.0662zz.com/)-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站长资讯 > 评论 > 正文

5G风来,催生百亿级独角兽企业

发布时间:2020-12-22 23:49:08 所属栏目:评论 来源:站长网
导读:地铁行业静水深流。 近年来,公共出行领域风云诡谲,而作为主动脉的城市轨道交通江湖,却很少在众人面前掀起波澜。相比于其他出行领域战火连天的争斗,“地铁江湖”上的各路玩家似乎更喜欢润物无声的布局。 2017年1月,八维通科技有限公司在杭州成立,聚焦

地铁行业静水深流。

近年来,公共出行领域风云诡谲,而作为主动脉的城市轨道交通江湖,却很少在众人面前掀起波澜。相比于其他出行领域战火连天的争斗,“地铁江湖”上的各路玩家似乎更喜欢润物无声的布局。

2017年1月,八维通科技有限公司在杭州成立,聚焦地铁、公交等出行服务。2个月后,由八维通主导的全球首个轨道交通二维码乘车全线开通案例在无锡上线。又过了半年,腾讯、支付宝也陆续上线地铁乘车码。

眼下,城市地铁规模日益扩大,5G全面商用指日可待,以往“潜伏”在地铁江湖里的“暗流”也嗅到市场开放和创新发展的机遇,渐渐浮出水面。

01. 纵横交错的轨道与暗流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是指在城市中使用车辆在固定导轨上运行,并主要用于城市客运的交通系统,包括地铁、轻轨、单轨、有轨电车、磁悬浮、市域速轨、APM等。

截至2019年,全国大陆地区共有37城市开通了地铁,地铁运营线路150条,地铁运营线路长度5180公里,地铁客运量227.76亿人次。

5G风来,催生百亿级独角兽企业

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武汉、南京地铁客运量超10亿人次。其中,北京地铁客运量最高,共计39.43亿人次。上海紧随其后,客运量38.69亿人次。广州地铁客运量位居第三,共计32.88亿人次。

如此规模宏大的轨交出行市场,自然不会被“有心人”放过。看似寂静的表象之下,其实盘踞着不少实力玩家,形成了“互联网商”、“金融与整车服务商”、“地铁业主系”三个主要派系。

三个派系中,较为高调的是以支付宝、微信为代表的互联网派系,早期入局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地铁将线上支付覆盖到更多生活场景,培养用户习惯。毕竟这样一个小额、高频、用户多且黏性高的线下消费场景,对于带动自己线上产品日活和增强用户黏性大有裨益。在后期的发展中,互联网巨头们也慢慢加入了其他便民的增值服务。

而以八维通为代表的金融整车服务商系,关注的是整个智能出行生态领域。八维通创始人杨宏旭博士是国内较早提出交通领域MaaS(Mobility-as-a-Service,“出行即服务”)服务平台理念的企业家及该理论的践行者。他认为,移动支付只是票务过程中的一个环节,数字化票务才是轨道交通行业的发展趋势,即以乘客实名数据为信用前提,建立先享后付的城市轨道信用支付体系。

2016年,中国中车与中国银联联合开发了第一个轨道交通移动支付系统,也就是“数字化票务系统”的雏形,2017年由两大央企合资成立的八维通科技有限公司,把业务核心放到了轨道出行,通过支付手段链接轨道、公交、景区、高速、高铁、加油站等场景,以数据辅助地铁业主打造“智慧轨交”,指导日常精细化运营,实现降本增效,成为较早入局打造地铁服务生态圈的平台运营商。

最后是地方地铁业主,这一派系是最容易建立地铁服务生态圈以及获取客户数据的派系。部分城市地铁业主选择自建官方APP来保证数据的独家与隐秘性,如上海地铁“Metro大都会”、北京地铁“亿通行”。大多数地铁业主与专业的第三方服务商进行深度合作,例如广州、深圳用微信乘车码;杭州倾向于用支付宝;重庆地铁与八维通合作推出“渝畅行”APP,提供“一站式”智慧出行体验的“轨道交通+”互联网服务;天津地铁官方APP亦为八维通合作建设,每年可提供超过3亿人次出行服务,带动超过10亿元的公共交通出行消费市场。

在一些城市,“地铁业主系”与“金融整车服务商系”的边界已经消弭,实际上双方耦合建立了一个互惠互利的有机整体。

“严格来讲,我们的服务场景没有冲突,不是竞争关系。”在谈及三个派系的市场关系时,杨宏旭认为互联网商侧重to C支付场景,地铁业主方看重运营效率及数据管控,金融整车服务商to B 也to C,目的是帮助地铁业主建立智慧轨交,降本增效,也会为互联网商开放支付通道。三路人马各行己路,加速成长也彼此合作。

02. 产业互联网的优势局

正如上文提到的,尽管三大派系都盘踞在同一片出行领域,却并没有上演像网约车大战、共享单车大战那样竞争残酷的戏码。归根结底,在于三路人马的业务需求、市场战略以及企业基因均有不同。

首先,互联网派系涉足地铁领域,主要目的是开拓线上支付场景,为自己的产品争取更多流量。正所谓“谁能扫开地铁公交,谁就扫开了移动支付下半场。”互联网巨头们意在推广移动支付,并由此衍生出更多场景化服务,地铁只是其中一个分支。

不过微信、支付宝作为第三方支付渠道,只是一个展示入口,底层票务系统还是掌控在地铁业主手中。并且,解决移动支付并非是地铁行业需要面对的唯一问题。一直以来,地铁建设和运营管理整体数字化成熟度较低,大量孤立的信息化系统、落后的客服系统、运营组织单一低效的调度管理等,都体现出数字化对改善地铁系统现状的迫切性。

互联网的上半场是抢人大战,所有产品的核心都指向消费者。而到了下半场,就进入产业互联网时代,服务对象是行业或企业,其主要诉求是数字化产业或企业的业务模式,为传统行业提供有附加值、依赖度的服务,创造新价值。因此,地铁业主系与金融整车服务商系在业务需求上较为相似,均是以打造智慧轨交,提升出行体验为核心目的。

在帮助地铁业主推进数字化转型方面,以八维通为代表的金融整车服务商系横向以轨道交通为核心,拓展其他的交通出行场景,构建大交通业务链;纵向以移动支付为核心,通过互联网运营工具+资源整合,形成线上流量平台,逐步链接更多“非交通需求”场景,建立基于公共交通的商业生态圈。由此看来,金融整车服务商系有更多轨交垂直深耕的经验,专注度和专业度较高。

其次,在城市布局和看待行业发展上,大家也相对平和,避免前期的过度竞争。北上广深杭等一线城市向来是互联网巨头们的必争之地,但除北上广深杭外,全国还有约37个城市有地铁服务需求,这还不包括即将开通和正在兴建的城市,二三线城市体量巨大。

因此,不少企业避开了火力密集的一线城市,选择攻占二三线城市。例如成都“智元汇”主导研发的刷脸乘车系统,一年间在郑州、西安、哈尔滨陆续上线;八维通以华东地区为重心,陆续布局华南、华北、华西、东北、西北区域重镇,短短三年时间完成了对全国资源的布局。

前期这些企业都是以技术支持服务为入口,为地铁运营方提供支付码、NFC等解决方案,代开发官方地铁APP。但运行到后期,一些企业的生态野心便显露出来。

(编辑:应用网_阳江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