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仍然是全球制造业第一强国,第二也不是中国!天天忽悠,要付出沉重代价
第一,是要夯实基础。当然有大学问题、研究机构问题、企业的问题,这些基础都要夯实,没有这个基础想飞是不可能。意思是,必须全社会有这个意识。大学在基础研究中承担至关重要的角色,美国的经济起飞有两个引擎,一个是美国西部在加州的旧金山湾区,一个在美国的东部,在美国麻省的波斯顿,为什么会出现这两个特别活跃,创新成果层出不穷。西部有加州大学,有斯坦福大学这样一系列的著名大学。东部地区有哈弗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这些大学有雄厚的研究力量,有长期的积累,有源源不断的学生进来和出来,就是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一代又一代的精英人才。美国这两个地方围绕着大学形成相当发育的产业,大学里头的发明创造提供产业化的一系列制造业。还有为制造业系统提供金融支持。 同时,这一套发达国家的制造业体系和发达的金融业体系就确保了美国从大学的基础研究出来的成果能够小试、中试、产业化,然后放大,最后就是很大的产业。工厂可以不放在美国,可以放在中国、欧洲。但是,它的原创成果在他的大学里,而且这些教授、实验室主任领着老师学生围绕着某一个细分领域,一个小领域持续研究。而且从前几代的实验室主任接过来这个接力棒。 曾经有一个中国小孩在那工作,我就问他,你是干什么的,他就做研究,来了半天。我说我想知道你半年你的学习、生活状态是什么样子?他说我的半年全部在实验室,早上起床吃点东西就到实验室,到晚上十一二点回去。他说也不是老师要求他这样子,从实验室主任到一帮的年轻老师到学生都是这样的状态,而且全是自愿的,每天的状态都非常激昂,觉得有意义。我说这就是美国强大的唯一原因,谁能做到一点谁就是最大最强的。 第二,健全生态。一个是健全智能制造产业链,把短板补上。一个是推进智能制造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工业互联网、5G。一个是人才体系的建设,没有人什么都干不成。 第三,完善环境。第一,提升认知水平。第二,加强引导,要破除引导策略的碎片化。我曾经牵头制定了一个《增强制造业核心技术三年行动计划》,每三年一次,为什么要制定这个?就是想集中少数重点领域,把各种资源、资金、人才都集中到这个领域,使这个领域尽快有所突破。现在已经执行到第二轮,支持了一大批项目,效果非常好。第三,推动实施。我们讲智能制造核其他重心还是制造,你不能想象你的制造不行,上面再加计算机,加个软件就行了,不是这样的,制造业需要积累,需要摸索,它有很多隐性知识,不是三天两天就学得来的。如果不熟悉制造过程、制造程序、制造工艺、制造经验,那后边的再多的数据都没有用,你根本不知道数据背后是什么。 从这个意义上讲智能制造的推进可能需要一个制造业巨头来引领来主导,没有的话,这个事情就很难做。制造巨头才了解制造业,才明白制造工艺、制造的程序和掌握制造的核心技术,不掌握这个,你想引领也引领不了。国际上最典型就是GE,上百年的制造业制造经验,它对制造工艺、制造领域的理解比任何其他企业都深刻。同时又有巨大的实力来提升信息技术水平,掌握了大量信息技术的关键,这样,两方结合才可能引领智能制造的发展。意思是制造业大企业要成起历史责任。 (编辑:应用网_阳江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