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应用网_阳江站长网 (https://www.0662zz.com/)-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站长资讯 > 评论 > 正文

美国总统竞

发布时间:2020-09-10 15:57:09 所属栏目:评论 来源:站长网
导读:今天你刷了几次脸?随着互联网应用中刷脸识别越来越普遍,人脸绑定的信息越来越多,“换脸”技术越来越逼真,你是否意识到, 互联网中,你的脸还是你的脸吗?或者说,你的脸只是你的脸吗? 近日,美国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拜登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睡着”的视频

美国总统竞

今天你刷了几次脸?随着互联网应用中刷脸识别越来越普遍,人脸绑定的信息越来越多,“换脸”技术越来越逼真,你是否意识到,互联网中,你的脸还是你的脸吗?或者说,你的脸只是你的脸吗?

近日,美国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拜登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睡着”的视频刷爆了网络,而后又有特朗普团队给拜登照片加滤镜使拜登显得更老的消息流出。

美国总统竞

▲拜登接受采访“睡着”视频画面

很快,拜登“睡着”事件得到了澄清。视频里的人并不是当时的拜登,而是84岁的歌手哈里·贝拉方特的录像和拜登2016年与希拉里视频对话的画面剪辑合成的”假货“。这一信息也使舆论的爆点由“拜登体力不支无法胜任”转向了对人脸信息滥用的讨论。

随着人脸识别等技术规模化应用,国内外也出现了不少关于人脸信息滥用的诉讼案例。

继Facebook在人脸识别诉讼中妥协,决定赔付6.5亿美元和解后,这家大公司旗下的社交应用Instagram又面临了非法收集生物识别数据的新指控。

今年早些时候因为未经允许搜刮30多亿人脸数据,而被指控蓄意违法的人脸识别创企Clearview AI又“重振旗鼓”,请了新的律师“捍卫”其面部追踪技术。

此外,近日“新华视点”披露的一起网络黑产从业者利用电商平台非法倒卖人脸信息的案件中,5毛一张的人脸信息也让人们对自身人脸牵涉的隐私安全产生极大担忧。

美国总统竞

▲生物特征识别技术

疫情防控所需加之技术水平不断提升,人脸识别越来越多地运用于人脸解锁、位置追踪、乘车验证刷脸支付等不同场景,与此同时我们的人脸也成为了一张暴露在信息大环境下的个人通行证,相应人脸识别滥用的现象也开始泛滥。

为了打击人脸识别的非法滥用,各国都在技术和政策方面做出了相应的努力。人脸识别技术的使用中出现了两个极端,一方面是对人脸识别技术合理的运用以及对滥用的技术性对抗,另一面是人脸识别技术使用中的各种歪门邪道,这既是硬币的两面,又是势不两立的正邪双方,在对峙中双方功力越来越深,成为一场持久的“人脸识别”攻防战。

美国总统竞

▲AI对抗人脸识别软件Fawkes原型:盖伊?福克斯

全球范围内围绕人脸识别、人脸使用问题已经形成了强势对峙的攻防双方。人脸使用存在哪些风险?人脸信息是如何泄露的?是谁在滥用公民人脸隐私,又是谁在为反人脸滥用技术努力?我们能如何保护自己的人脸隐私?

本文将通过对人脸识别攻防技术的探索,深挖人脸识别“黑白两面”的攻防对峙现状。

一、 人脸识别攻防博弈愈演愈烈

国内对于人脸信息进行采集和识别的应用早在2002年就有相关专利公开,2012年就已经开始投产和应用,2018年起,人脸识别技术迎来成长期,今年又因为疫情原因亟需高效、非接触的身份验证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人脸识别技术在不同场景的应用和普及。

美国总统竞

▲2002-2019年中国人脸识别相关专利公开数量变化图 来源:Soopat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此外,室内外遍布的摄像头也逐渐在和人脸识别系统配套使用,帮助进行更高效和精准的信息获取。最明显的现象是,一些城市的路口红绿灯下的屏幕上,会实时曝光出闯红灯行人的身份信息。

美国总统竞

▲闯红灯行人人脸识别系统

《中国新闻周刊》此前报道的文章《人脸识别十字路口:脸的恐慌》中的数据显示,国人每天要暴露在各种摄像头下超过500次。

人脸曝光次数多、应用场景多、可视性强、精准对应个人信息等特点,使人们不禁会对无处不在的人脸识别带来的隐私安全问题产生担忧。

尽管人脸识别这一概念在法规和行业规定内依旧比较模糊,但是近些年来出现的不规范使用人脸的现象也为执法部门敲响了警钟。

2020版《信息安全技术 个人信息安全规范》特别地将“个人信息控制者通过个人信息或其他信息加工处理后形成的信息,例如用户画像或特征标签,能够单独或者与其他信息结合识别特定自然人身份或者反映特定自然人活动情况的信息”划分为个人信息范畴。

法律正在逐渐对人脸识别规范使用作出举措,而实现真正的全面、严谨且有针对性的立法依旧需要时间的打磨。

除了法律规范,人脸识别在技术方面也呈现出了“黑白两面”的“立场”对峙。

人脸识别滥用“恶魔”无孔不入,很多科技大公司凭借着自己人脸挖掘技术的威力滥用人脸数据。数据收集、保管、使用环节都有可能成为他们牟利的切入点。

在人脸信息被大量搜刮的同时,一些反人脸识别技术也不断突破,陆续出现,与”恶魔“正面对峙。

这项“收益有限、风险巨大”的人脸识别技术,难道真的是便捷和安全两难全?人脸识别及其对抗技术是否将会像“病毒”与“杀毒软件”一样长久共存?

二、 攻:人脸识别背后的“虚假安全感”

我们每天走在路上看似安全,实则可能自己的人脸信息已经被采集,甚至用于我们不知道的用途。技术的“非法滥用”正在不断攻破我们的隐私城墙。

需要刷脸的场合越来越多,同时AI换脸、AI合成的音视频也不断出现,无论是引发的虚假新闻、诈骗案例,还是悄无声息的拿到人脸权限等隐患,都在不断用技术进攻人们的接受底线。

人脸识别说起来挺无辜的,就像“好心办坏事”,一个初心是为了提高效率以及维护用户数据安全的技术,却因为信息滥用而被处处提防。

甚至在网络交易平台上,还存在着专门出售人脸数据和“照片活化”(即人脸验证视频)工具的店铺。0.5元一份的人脸数据,让公民在不知情的状况下成为了实实在在的“透明人”。

美国总统竞

▲0.5元一张“人脸”

人脸负载的不止是面部信息,还包含着公民的个人身份信息,这些信息的滥用使个人的隐私安全毫无保障可言。近两年就有不少人脸信息被轻易滥用的现象发生。

1、 杭州人脸识别第一案

去年的“杭州人脸识别第一案”引起了一阵不小的波澜。因为动物园强制升级入园系统,将指纹识别更改为面部识别,作为大学副教授的游客因为不满这一强制获取人脸的规定,将动物园告上了法庭。

面部信息,这一几乎从未被大众注意到甚至想到要保护的隐私被放在了明面上,引发热议。

原告郭兵认为:人脸识别可能泄露隐私,动物园强行通过升级年卡收集游客个人生物识别信息,违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相关规定,属于损害原告合法权益的行为。

但是由于我国尚未有明确针对人脸识别的法案,专家目前也在引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分析原被告之间的合同关系。

直到今年的6月15日,杭州市富阳区人民法院开庭审理此案,并将择机宣判。我们可以一起等待针对人脸识别的不合理获取,将会获得怎样的处理。

美国总统竞

▲庭审现场

2、“ZAO”换脸应用

还记得换脸App“ZAO”刚上架时你的朋友圈吗?

用户只需将一张面部照片上传到“ZAO”上,再选一个自己喜欢的影片片段和角色,就可以把这些角色的面孔换成自己的模样

朋友圈里的朋友一个个毫无违和地成为了网络热门表情包,甚至出演热门电视剧……但是还没热闹几天,这个风靡一时的“换脸”App就被约谈下架了。

美国总统竞

▲“ZAO”AI换脸

这款App的用户协议中要求使用者同意把肖像权永久、不可撤销、免费地提供给“ZAO”平台使用,换句话来说,用户等于将自己的肖像权双手奉上。

通过自己提交的面部照片进行人脸识别,则更无面部隐私可言。

类似地,2017年在美国社交新闻网站Reddit社区第一次亮相的换脸黑科技Deepfake,上线五天就遭到了全球唾弃。

3、 Facebook人脸识别诉讼

美国社交网络公司Facebook此前被爆出其曾经推出的“标签建议”功能,对海量的用户照片进行人脸识别,从而分析出人物标签信息。也就是将照片中的人物圈出来,并建议用户标记出照片中的人是谁。

这一行为使Facebook遭到了消费者的集体诉讼,该公司被指控侵犯了消费者的隐私权。

对应相应的法案来看,伊利诺伊州有一项法律是:禁止企业未经事先征得同意就收集包括面部识别在内的生物特征数据。

伊利诺伊州法院认为,在默认情况下向百万伊利诺伊州用户启用新功能之前,Facebook没有得到同意,因此于2015年将Facebook起诉。

在今年的1月份,Facebook决定赔付5.5亿美元以和解该诉讼,但是这一申请遭到了法院的驳回,并要求Facebook的诉讼金额增加1亿美元。

继而在今年7月份,Facebook终于妥协,决定以6.5亿美元和解诉讼。8月,法院初步获批Facebook的6.5亿和解请求,每位人脸信息被侵犯的用户将会得到200~400美元的赔付。Facebook将于2021年开始支付罚款。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几天前,Facebook的社交应用Instagram又面临了新的指控。新指控表示,Instagram在用户不知情或未经过其同意的情况下非法收集了超过1亿用户的生物识别数据,并从中获利。

美国总统竞

▲Instagram

诉讼称,这一行为违反了伊利诺伊州的一项禁止未经授权的生物识别数据行为的法律。

而针对这一诉讼,Facebook并未立即做出回应。

4、 拥有30亿人脸数据的美国AI公司Clearview AI “重振旗鼓”

在今年的2月,一家名为Clearview AI的美国人脸识别创企称其整个客户名单被盗。

Clearview AI从网络社交媒体上抓取了超过30亿张照片,形成庞大的生物特征信息数据库,据传有600多家执法机构及一些私人安保公司都在使用它的人脸识别产品。

而最关键的是,Clearview AI获取这些数据并未经过被抓取照片者的同意。

也正因为这一非法获取行为,Clearview AI的行为遭到美国民众及社交巨头们的集体诉讼,这一AI公司被指控蓄意违反了美国伊利诺伊州的生物识别法,要求赔偿500万美元。

美国总统竞

▲Clearview AI创始人兼CEO Hoan Ton-That

但是看来Clearview AI对于这一判决并不甘心,同样是在几天前,Clearview AI又重新雇佣律师,决定依靠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捍卫其面部跟踪技术。

(编辑:应用网_阳江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