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突破我国电信领域对外开放的瓶颈?
近年来,国务院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将更多行政资源从事前审批转移到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上来。工业和信息化部严格落实国务院“证照分离”改革的总体部署,在全国18个自由贸易试验区针对第二类增值电信业务试行“告知承诺”试点,对于承诺符合相关条件的企业,当场作出审批决定,也包括外资企业。这其中,可能会存在外资企业在不符合条件,但通过承诺制方式获得许可,违规开展经营电信业务的情况。这种形势下更加需要加强事后监管来防范风险。而长久以来,我国电信行业主管部门的人手不足,一直以来只有工业和信息化部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通信管理局两级监管部门,给事后监管带来新的挑战。 随着我国不断发展壮大,国际地位逐步提升,掌握了更多的世界话语权,美国则开始采取各种手段对我国开始打压,包括启动贸易战或制裁我国高科技企业,鼓励美资企业从我国撤资,妄图阻止我国的科技发展,试图让我国屈服。同时,欧盟和美国的企业都对我国电信业务开放有一定的诉求,在当前形势下,电信业务开放是我国加强国际交流合作的一个重要筹码,怎样利用好这张牌需要统筹考虑,顺势而为。 提升自身实力,增强国际竞争力 纵观我国电信业务开放历程,结合现有国际国内形势,针对我国电信领域向外资开放,笔者提出如下几点考虑和建议。 第一,充分发挥自贸试验区、试验港的改革开放试点作用。从我国前期的开放进程来看,上海自贸试验区试点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其在试点期间经过压力测试,积累了一定的事中、事后监管经验,使更多开放举措得以进一步复制推广,包括电子商务、呼叫中心、存储转发类的国内多方通信服务业务,都是在前期试点基础上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为进一步积累试点经验,扩大试点地域范围,上海自贸区的试点开放政策已在全国其他自由贸易试验区复制推广。2020年6月1日,党中央、国务院公布了《海南自由贸易港总体方案》,要加快建设高水平的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海南具备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可在安全可控的前提下充分开展试点。未来需要充分利用好海南自贸港这块改革开放试验田,安全有序地推进电信业务开放试点工作,完善网络信息安全管理方式、构建高效有力的安全保障制度。 第二,提升自身实力,增强国际竞争力。为避免电信业务开放对国内产业带来冲击,最为重要的是提升国内企业自身实力,在学习国外先进技术的同时,加强自主研发,掌握关键核心技术。政府方面也应该加大支持力度,制定有利于产业发展的政策,加大财政支持力度,营造有利于产业发展的营商环境。 第三,创新监管方式、加强事中事后监管。面对监管人力不足的问题,监管部门更需要充分发挥技术手段,依托互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创新监管模式提升监管效能。通过搭建监测系统获取各项业务监管点信息,通过数据对比分析,实时监测持证企业经营发展和安全合规情况;充分利用信用管理系统,根据信用情况,对企业分类监管,对失信企业加大检查力度,给企业以威慑,提升企业合法合规经营的意识。 第四,加快健全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目前电信领域上位法缺失,近年来工业和信息化部一直在努力推动《电信法》的出台,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目前只有《中国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和《外商投资电信企业管理规定》两项国务院法规,而且都是近20年前所制定,有些内容已经不适合现有形势。我国应尽快推动《电信法》的出台,完善相关法规,为电信业开放发展和监管提供法律保障,更好地促进行业发展,维护企业和用户的利益。 (编辑:应用网_阳江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