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的自动驾驶公司,注定要倒闭
新造车企倒是相对激进,蔚来、理想、小鹏等都表示要加大自动驾驶研发投入力度,未来为消费者提供L3级及以上自动驾驶功能。不过相比于收购初创公司,新造车企更想吸收自动驾驶人才。前不久,原Momenta研发总监任少卿加入蔚来,任助理副总裁,向CEO李斌汇报。 这被外界视为蔚来加大自动驾驶自研力度的信号。想要在传统车企中突出重围,自研自动驾驶,仍是新造车企今后的必走之路。 被收购路径暂时走不通,自动驾驶初创企业只能寻找靠山。自身技术实力不强,又有充足资金的只有传统车企。因此,每当与传统车企达成合作,自动驾驶企业都会积极进行宣传。 “他们想要侧面向外界证实自己的技术实力。”一位接近车企的业内人士如是解释以上现象,“以此引起更多传统车企的注意。”他同时表示:“但目前自动驾驶公司大多与车企内部研究院进行合作,没有量产订单,基本赚不到什么钱。” 一位自动驾驶公司创始人也曾向亿欧表示,车企仍在观望自动驾驶商业化的可能性。“他们觉得可以做量产化方案之后,起码再要4年时间去做自动驾驶汽车所需要的配套硬件,这还得是技术很好的车厂才能在这个时间内完成。” 短期来看,国内自动驾驶初创企业很难被国内大厂收购,但却有机会成为国外车企的子公司。中外交通情况差别较大,想要拿下中国市场,国外车企很有可能会将目光投向此处。 比如,丰田就是小马智行B轮融资的领投方,也与Momenta达成了战略合作。有业内人士表示,丰田正在比较各家技术的优劣水平,不排除会有下一步动作的可能。 结语 似国内造车新势力发展路径,自动驾驶领域也即将开启“洗牌模式”,企业的宣传重点从早年间的技术实力变为商业化可能性。 诚然,能与车企深度绑定的初创企业“赢面更大”,但在这过程中,相关企业首先应该先实现自我造血。 一位就职于Tier1的业内人士预测,自动驾驶初创企业可能会寻求出售技术授权等新的业务模式。 参考2018年摩根斯坦利为Waymo给出1750亿美元的估值结构:自动驾驶出租车790亿美元、物流/递送服务约890亿美元、软件和技术授权70亿美元。 在自动驾驶出租车和自动驾驶物流暂时难以落地的当下,初创企业对车企、科技公司等进行软件和技术授权,也不失为一种“缓兵之计”。 (编辑:应用网_阳江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