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AMD到百度,告诉你为什么金融市场总是跑在产业后面?
说到百度的自动驾驶,就会想到Apollo,然后就是作为首个无人出租车项目在长沙试运行。可能有人会以为Apollo是百度自动驾驶车的名字,其实不然,从属关系恰恰相反,自动驾驶是属于Apollo中的一个业务,还有另外两个业务是车辆网和智能交通。 如果你几乎没怎么听说过百度这两个项目,说明符合“延迟有效”的前期情况,现在来看看百度的车联网和智能交通的情况。 现在很多新能源车中控都有一块大屏幕,这个就是车辆网设备,现在百度车辆网设备的新车装机率已经达到60%。 从长期趋势来看,智能汽车的趋势已经显现,只要是智能化了的设备,都将产生流量,智能汽车也一样。未来用户很可能会在汽车的车联网设备中接入更多软件,尤其是在无人驾驶完全实现之后。如果还不理解,想想特斯拉为什么要在车里装游戏。 百度的车联网现在率先占领这部分市场,是为以后新的流量入口铺路。 再看百度的智能交通业务,今年政府对“新基建”的投入几乎可以认为是不留余力的,智能交通就属于“新基建”中的重点项目。今年以来,全国7个千万级订单,百度中标4个。并且,百度智能交通综合解决方案“ACE交通引擎”,已经在北京、长沙、重庆、保定等10座城市落地。如果百度在A股,也属于“新基建”概念股了。 有没有发现?百度在做to G业务了。不过市场向来不太看好to G业务,认为增长受制于政府,而且项目性业务难以复制,做不出规模效应,这种业务的盈利能力就比不上标准化业务。 但是更应该往深想一想,如果to G业务能做了,对项目中的某些服务进行迭代,或者和其他公司合作,很容易就变成企业级业务。2018年喊着消费互联网红利耗尽,未来进入产业互联网,智能交通不就成为百度进入产业互联网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吗? 了解了这些之后再看市场的反应,市场对百度AI的印象很可能还停留在几年前,手上专利多但是落地少。但其实百度AI的应用从C端到B端,从后台到前端,从软件到硬件,都已经有落地项目。但股价却还仅仅跟随着广告业务波动。 这就像2016年前后的AMD,市场对AMD的印象还停留在zen架构之前的Bulldozer推土机,而忽略了zen架构带来的改变。 不同的是,市场对于AMD的变化,会比较快接受,因为在Ryzen推出之前,AMD连续7个季度亏损。一个好的产品会迅速改变AMD的业绩情况,很快就被市场发现了。 百度的广告业务虽然受到经济下行的影响,但是远未到伤筋动骨的地步,所以更加难被市场察觉到新业务对公司价值的感觉。 然而,难被察觉并不代表不存在。这种情况下,就有可能成为下一个“延迟有效”的成功案例。 (编辑:应用网_阳江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