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钰:正确面对人工智能新闻业的崛起
要写出更具思想性来引领发展的新闻报道。高明的机器人可以重复高级的棋法,但无法理解高级的哲学。这是由人工智能算法对人类自然语言理解能力的限制和人类现实生活的多变性、情感性而非机械性决定的。在对复杂问题非线性发展的把握与人类发展突发性挑战的预测上,人工智能无法与人类智能相比。人类记者的优势在于锤炼自己的思考,针对现实的对象与问题,写出具有引领力量的报道。 要写出更具人情味来温暖社会的新闻报道。人工智能研究者认为,尽可能用机器人取代人类进行决策的好处在于,算法可以避免“噪音”,可以高度理性,可以非常精确,但这恰恰忽视了人性的独特所在。事实上,有了“噪音”才会有惊喜幽默,有了感性才会有感同身受。更好地顺应人性、展现人性、共鸣人性,正是人类记者超越机器人记者的不二法门。 要写出更具创意性来吸引大众的新闻报道。在信息过载的当代社会,公众特别是“Z世代”出生的公众对新闻报道形式的要求越来越高,要求更少的文本、更多的视觉、更强的趣味性、更好的互动。针对这些新需求,人类记者可以集成包括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在内的新沉浸式技术,建设新互动平台,创造出狭义的人工智能无法创造出的新型新闻叙事,实现新技术与新应用的紧密融合。 以色列学者诺姆·拉塔尔认为,“新闻是艺术和科学的结合。新闻工作的艺术性表现在发现创作新思路,寻找报道新视角,探索问题新方案,开辟娱乐新途径。新闻工作的科学性体现在使用各种分析工具,根据记录和储存人类活动的数据来支持并加工信息”。事实上,在新闻工作中,科学性的工作可以由机器人新闻活动完成,而艺术性的工作就必须依靠人类新闻活动。 在这个科技驱动发展的时代,人类要明确科技应用的边界与规则。技术的先进性越强,人类对技术的依赖性就会越强。但是,缺乏人文精神,只问“有无科学依据”,不问“有无人文关怀”,人在科技的创造中就会被异化、边缘化、原子化。没有人文感的人工智能只是机器智能不是人类智能,甚至只能降低人类整体的智能水平。 无论何时,不论对新闻业,还是对所有行业,人文管方向,科技管方法,都是必需的。 (编辑:应用网_阳江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