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国专有云行业发展洞察报告
位于行业顶端的大型政企对云计算有着更强的定制化需求,且付费能力远远强于中小型企业。出于对安全性和可控性的要求,银行、地产、航空等传统企业、政府机构以及大型集团性企业都倾向于采用私有云、专有云的模式。同时,数字化发展背景下,越来越多的行业用户(如农业、制造业和零售行业)选用云的模式以适应企业自身云应用的场景需求,满足行业私密性、健壮性、安全性等方面的特殊要求,同时追求业务的快速响应。企业对业务快速发展和创新的需求推动着专有云的积极发展。另一方面,产业互联网时代,传统企业更看重安全、合规、行业定制化的解决方案,专有云服务厂商在行业解决方案的经验,可复制到更多垂直产业,更好的为传统产业服务,助力传统产业向数据化、互联网化、智能化发展。 物联网与5G加速企业云化,工业互联网是下一阶段发展重点 根据GSMA智库的预测,2025年全球物联网设备(包括蜂窝及非蜂窝)数量将达到251亿台,是2018年90亿台的约2.8倍。其中,工业互联网设备数量将反超消费物联网设备,由2018年的37亿台增长至2025年的137亿台。5G时代的到来将加速 万物互联的推进,在政策的推动作用下,大规模、高并发的物联网场景及这些企业对数据安全性的考虑,让工业互联网成为专有云新的增长点。 市场竞争态势展望 云计算厂商纷纷布局专有云,大厂更具竞争力 随着专有云市场的稳步上升,原有公有云服务厂商以及私有云服务厂商都调整了企业战略,开始发力私有云和专有云市场。尤其是在工业、政务、医疗为代表的传统行业上云进程加快,使得越来越多的云服务商、系统集成商、IDC服务商以及新进入者都开始聚焦这个市场。 以中国电信、华为云为主的厂商,一直于政企客户保持合作,积累的客户资源是其最大优势。阿里云、腾讯云为主的头部厂商凭借消费互联网中的积累,在向私有云、专有云拓展时也有自身技术优势。以华云、有孚云为主的厂商将进一步提高和输出在特定领域的行业经验,形成特定行业的云计算落地流程和样板案例,也极大促进了专有云、行业云建设的落地。 行业发展方向 多云融合为着力重点,混合云及云网关促进云网深度融合 公有云的优势是成本低,企业出于成本考虑将响应时间要求低的业务在公有云上,或是企业应用需要引入公有云的服务,接入PaaS平台等,需要通过云网关将企业IT系统、私有云、专有云、公有云等端连接,从而实现混合云。这种多云混合的模式是专有云服务商未来重点延伸的领域,专有云成为多云融合策略的一部分,以提高云服务能力。将不同形态的云、传统IT系统等进行组合,提高用户跨云的资源利用率,催生出新的业务,更好的为业务服务。混合云也将被越来越多的企业采用,提高系统的可用性,提升应用负载能力,应用开发效率等。同时,基于原有VPN的专线的网络连接方式,云服务提供商正引入SD-WAN组网技术来优化自己的专网,探索云网融合发展,保障企业上云后的多云高质量、高稳定性互联。 专有云的强烈地理属性使其成为边缘计算的事实组成部分 本质上,专有云模式在保留公有云其他特征的基础上,增加了至关重要的物理实体属性,从而为客户提供了针对地理要素的选择与管控能力。得益于强烈的在地性,专有云成为边缘计算中边缘侧的重要节点;对于近场设施有需求的客户可通过专有云形式,叠加云网融合、多云纳管等,实现边缘云计算的灵活架构部署。未来,在流量密集型、交互密集型、业务稳定型和安全合规型等多类场景中,均存在对地理要素的关注;而专有云恰是具备强服务能力的近场服务商。 (编辑:应用网_阳江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