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应用网_阳江站长网 (https://www.0662zz.com/)-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站长资讯 > 评论 > 正文

分析全球机器人领域的发展现状、技术水平、发展趋势、投资热点与机会

发布时间:2020-07-31 13:42:31 所属栏目:评论 来源:站长网
导读:在《中国制造2025》、《 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以及强基工程的大力推动下,机器人成为衡量国家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之一,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并且,在人口红利逐渐减少的背景下,机器人的 应用解决了劳动密集型企业劳动力不足的

在《中国制造2025》、《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以及强基工程的大力推动下,机器人成为衡量国家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之一,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并且,在人口红利逐渐减少的背景下,机器人的应用解决了劳动密集型企业劳动力不足的问题,不但对装备制造业的发展起到了升级促进的作用,还带动了人工智能、图象识别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大力发展以机器人为代表的智能制造装备,有助于推动我国制造业提质增效,对于促进我国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为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赛迪顾问通过对中国乃至全球机器人领域的发展现状、技术水平、发展趋势、投资热点与机会等进行的深入分析,指出工业机器人进入发展成熟期,服务机器人尚处于发展初期;中国已连续三年成为全球工业机器人最大市场,服务机器人有望成为下一个蓝海;机器人核心零部件企业,协作型机器人企业以及着重软件和算法的服务机器人企业将获得更多投资机会;产业发展需要突破机器人关键零部件技术瓶颈,加大品牌影响力,重视机器人软件与算法,提升产业软实力。

  机器人在新兴行业应用不断深化

机器人产业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萌芽、研发和应用阶段,工业机器人从1959年问世,从简单的可编程机器人,逐步发展为高精度、智能化的机器人;而服务机器人在21世纪开始进入家庭,目前仍处于发展初期阶段。

  产品上,协作型机器人为生产装配环节带来新机遇。

分析全球机器人领域的发展现状、技术水平、发展趋势、投资热点与机会

协作型机器人柔性化程度更高,相比传统汽车中产业应用的体型大、重型的机器人,协作型机器人具备工序轻量化、小型化、精细化的特点,能够满足未来消费电子产业对机器人的供应需求和要求;人机协作机器人提升了感知能力,可以通过被示范训练来学习执行各类任务,可对其程序和算法进行编程,并进行可视化操作,为开拓新应用领域打下必要基础。

  技术上,机器视觉技术助力国内企业切入上游环节。

从市场的需求来看,世界机器人数量逐年递增,机器人数量规模增加的同时也在拉动对机器视觉功能的需求。从技术层面来看,近年来,我国机器视觉行业的专利数量快速增加,将推动机器视觉技术向更高精度、更高要求方向发展。由于机器视觉技术主要依靠的软件服务、半导体芯片和传感器等硬件产品,有助于国内企业快速进入产业链上游开发环节,对实现制造过程的智能化和绿色化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分析全球机器人领域的发展现状、技术水平、发展趋势、投资热点与机会

  应用上,众多新兴下游领域需求还在形成与增长中。

结合我国目前的产品结构来看,机器人在新兴行业的应用将不断深化。这些行业包括烟草、医药、家用电器、仓储物流、五金卫浴、石油化工等。特别是近年来国家十分重视环保和民生问题,塑料橡胶等高污染行业以及与民生相关的食品饮料和制药行业,都有望深入应用机器人,来帮助企业实现自动化、智能化、绿色化生产。

  产业发展需突破关键零部件技术瓶颈

机器人产业链包括核心零部件、本体制造、系统集成和行业应用四个核心环节。总体来看,机器人产业链较短,各环节至关重要,对产业的整体状况具有重要的影响,缺一不可。

在核心零部件上,机器人的核心零部件包括伺服系统、减速器、控制器、传感器等,机器人的控制过程是由控制器发指令给伺服驱动,驱动伺服电机旋转,通过减速机执行动作。从产业发展前景来看,未来国内将着力布局核心零部件环节,直接应用于国内企业生产,以期取代进口产品,从而实现产业链的完整化和自主化,意义重大。

在本体制造上,机器人本体也称为机器人裸机,按照机械结构分,可以分为直角坐标机器人、scara机器人、关节型机器人、圆柱坐标机器人等。从产业发展前景来看,国外工业机器人本体发展成熟,国内仍处于初步发展阶段,但已有企业从事关节型机器人本体的研发和生产工作,未来随着机器人应用市场的扩大,本体生产企业仍会持续增加。

系统集成是指在本体上安装夹具及其他配套系统(视觉控制、力控等)以完成特定功能,集成按照应用分类可以分为搬运应用、焊接应用、喷涂应用、切割应用等等。从产业发展前景来看,各行业面临工业现代化等多方面压力,迫切需要提升数字化、智能化的生产环境,这也为机器人行业带来旺盛的需求态势,未来发展空间广阔。

行业应用方面,汽车制造业是工业机器人占比最高的应用领域,涵盖了汽车整车及汽车零部件生产、加工及仓储的全过程;电子行业由于制造柔性化和生产高速性的要求,必将对工业机器人产生大量需求;金属和机械加工行业引入工业机器人,有利于产品的批量化生产,降低人力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塑料橡胶等高污染行业以及与民生相关的食品饮料和制药等行业也将是工业机器人“十三五”阶段的重要应用领域。

目前,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已经取得了一些成就并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和集聚,但仍存在几个关键问题。

从产业链环节来看,虽然我国在相关零部件方面有了一定的基础,但是无论从质量、产品系列全面性、还是批量化供给方面都与国外存在较大的差距。特别是在高性能交流伺服电机和精密减速机方面的差距尤其明显,形成严重依赖进口的局面,影响了国产机器人的市场竞争力。

从品牌影响力来看,国内机器人企业在过去十年中取得了不菲的成就,虽然我国已经拥有一大批企业从事机器人的开发,但都没有形成较大的规模,缺乏市场的品牌认知度,在市场层面一直面临国外品牌的打压。

从产业化层面来看,一是由于关键零部件依赖进口,造成国产工业机器人成本居高不下,产品无法推广应用;二是工业机器人诸多技术方面仍然停留在仿制层面,创新能力不足,制约了机器人市场的拓展。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稳扎稳打,夯实技术基础降低成本是关键。从目前国内机器人生产模式看,其单价如果不降低,产业化形成将面临困难。我国机器人三大核心部件主要依赖进口,导致其成本过高,产业化进程缓慢。因此,我国工业机器人在技术层面需要坚持稳扎稳打的发展路线,通过夯实基础技术、突破核心技术、降低产品成本,来提升我国工业机器人整体水平和竞争力。

二是兼并重组,培育龙头扶持自主品牌是抓手。我国尚缺乏国际级机器人龙头制造企业,产业化水平亟待提高。因此,大力鼓励业内企业通过实施兼并重组快速培育行业龙头,扶持和发展具备行业竞争力和影响力的民族品牌,形成龙头引领的产业发展格局。

(编辑:应用网_阳江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