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公司疯狂资本局:飞奔上市,估值吓人
美国的打压,让芯片行业处于战时状态,一切动作都变快了。贲金锋说,他之前投资的项目一直卡在拆红筹架构上,进展缓慢。但特朗普对中国科技行业打压政策实施后,“速度超出了我们的想象。”他在前期投资的钱也在两三年时间翻了一番。 2019年,科创板的推出,给芯片行业再添一把火。中国股市之前是审核制,对上市企业的营收和利润有着严格要求。比如申请主板和中小板上市的企业,其净利润需在最近3个会计年度为正数,且累计超过3000万元;创业板要求企业最近两年盈利,且该周期中净利累计不少于1000万元,或最近一年盈利且净利润不少于500万元。但芯片行业本身是前期投入大、回报周期长,这么高的门槛,导致大量企业无法上市。 图/视觉中国 陈大同就曾遭遇过A股市场的“肠梗阻”:他们投资的闪存芯片企业兆易创新经历了长达三年半的IPO排队,中途还经历了两次证监会暂停IPO。而现在,科创板只对预计市值有要求,并没有对利润设定门槛。 “科创板的规则和思路,对整个中国微电子产业会起到极大的催化作用。”贲金锋说,它相比于地方政府搞的引导基金,对公开市场的流动性有着不一样的吸引力。 科创板规定的上市财务指标和流程机制,不仅降低了创业公司上市门槛,而且芯片公司从申报到发行周期缩短至5-9个月,陈大同预计未来会出现不少成立5-7年IPO的半导体初创公司。 3 疯狂IPO可能导致危机 “大家都在追求IPO,这就导致谁讲的故事好,谁就能挣到钱。“滕远在芯片行业浸淫多年,他对当下热潮会引起的浮躁风表示忧虑,”而以钱为中心,谁还去搞科研?研发这么苦,周期这么长,风险又这么大。但如果忽视了研发,终究会有吃苦果的一天。” 当下的资本热潮显然比产业热潮来得要快。“半导体行业从创业、到技术积累到产品做出来,没五六年是不行的。做出来要得到客户认可,不断改进打磨,要在市场上有竞争力,基本上要10年时间。”芯动科技潘中平说,他所在的国产IP授权公司已经成立了14年之久。 翻看近期跑步冲刺科创板的企业历史,这些企业普遍成立10年以上,其中格科微成立已有17年,中芯国际已有20年历史。这也决定了芯片行业的投资无法像互联网行业那样,短时间内快速膨胀。也注定了芯片行业的投资,需要遵循不同的投资逻辑。 然而,资本在这方面显得直接粗暴。趁着风口加紧融资和上市。 但上市就万事大吉了吗?滕远称,企业要正确理解IPO。“股市讲求经济规律,IPO是鼓励企业不断进步”。上市后,今年营收增长5%,明年就要增长7%。而进步靠的是技术和产品的竞争。“可以预见的是,如今成功IPO的企业,未来经历竞争能走出来的,估计一半都不到”。 这样的情形已经出现。根据证券时报统计,截止6月23日,已上市的115只科创板股票中,有3只已经跌破发行价。其中破发幅度最大的是久日新材,较发行价折价12.85%。 晶晨半导体是科创板第一批注册上市的芯片企业,上市第一周股价从38.5元暴涨到165元,市值接近800亿元。但此后增长势头迅速衰落,上市仅29个交易日后,股价出现腰斩。晶晨主营的电视与机顶盒芯片,被认为缺少核心竞争力,并依赖欧美公司授权。在中美科技摩擦不断的背景下,依赖他人显然危机重重。 图/视觉中国 王欣欣对AI财经社说,芯愿景号称国产EDA第一股,但在它的招股书里,EDA授权收入不足3%,“好像除了看到它募资,也看不到对整个芯片行业是不是真的有价值“。 今年6月底,号称“国产光刻机第一股”的华卓精科的上市申请获得了受理,它的核心产品是光刻机双工件台,然而这个核心产品对公司营收和利润的贡献却在逐年走低,到了2019年甚至直接降为零。华卓精科的解释是,相关产品仍处于开发生产阶段。也就是说核心技术还没有完全成熟,再加上客户单一,直接导致这部分产品去年的收入为零。 “国产AI芯片第一股”寒武纪也面临募资不及预期的尴尬。在寒武纪招股书中预计募集资金为28.01亿元,对应市值约为280亿元。然而,资本市场当天给出的反馈不如预期。 此前几年,寒武纪曾走出了互联网公司的估值增长曲线。不久前,寒武纪找过王欣欣所在的投资机构,邀请他们成为基石投资人,当时给出的估值为280亿元人民币。“太贵了!根本支撑不起来。” 王欣欣说。 两年前,寒武纪还是王欣欣高攀不上的明星项目。而现在有机会进入时,王欣欣又变得犹豫。除了估值太高,主营业务也是影响他决策的主因。寒武纪失去了华为这个大客户后,在商业落地上没有大突破。“现在投进去可能就成了炮灰,挣不了钱。” “寒武纪的上市体现了科创板的宽容度。”滕远说,上市并不表示先机,如果后续不行还是要被淘汰。“在这一批上市企业里肯定会有泡沫,现在是先培养一个多元化市场,未来有人做多也可以有人做空。” “产业发展没有过热不可能,过去太阳能、面板、LED都经历了热潮,今天这个热潮降临到了半导体行业。“一位人士称。 “有泡沫总比没钱好。”李亚军不太担心过热,钱多了后肯定会有一批流到急需的地方。以前很多半导体企业资金都是捉襟见肘,资金进来之后,对产业利好,他正在募资的市场化基金进展就比较顺利。 但需要警惕的是,“会不会出现当年光伏行业一样,培养了一堆长不起来的幼苗。”李亚军说,上市只是个开始。上市后两三年,对企业最大的挑战是能否持续成长,一旦没有持续成长,股价很难维持在高位。 7月10日,清华大学微电子所所长魏少军在一个芯片论坛中谈到,美国之所以长期在半导体居领袖地位,原因在于高强度研发投入、高额的毛利,保证它的产品和技术走在前列,从而形成一个正向循环。“但中国资本和技术,从来没有形成一个双轮驱动的发展”,“目前从政府大基金投入来看,资本投入已经做到持续稳定,但是研发投入远未达到。“ 以美国最大半导体设备企业应用材料公司为例,它每年至少将营收的15%投入研发,约为20多亿美元。这保证了它在PVD、离子注入机等设备上的全球领导力。 (编辑:应用网_阳江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