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零售:路虽远行则至,前途依然光明
“疫情前后影响的周期大概是6个月,加上后续的6个月恢复观察期,这6-12个月,给了社区零售一个很好的服务用户时间窗口,特别是无人零售“,在楼下张赢谈到,疫情期,海淀小区街道干部要求在楼下坚持补货并有条件下提供防疫物品,很多小区主动要求在楼下进入布点,这也展示了无人零售在非接触消费场景的存在感和社区接受度的普遍上升。 从未来市场空间角度看,无人化、数智化是趋势。简24创始人林捷认为,纯“无人”的业态在未来5-10年内会占到整个零售板块的10%左右,“无人+有人”则更多。美科便利朱志勇说到,无人零售每年约30-50%增长,零售行业每年8%增长,电商也不到30%。无人零售作为线下产业,很难每年十倍百倍增长,但依然是快速增长行业,未来必然会有更多玩家入场。 另外,据中国统计局公开数据显示,随着国民素质教育普及,愿意从事服务员、快递员等底层工作的劳动力越来越少,已经出现“青黄不接”断层。 永辉生活的生鲜智能柜、亚马逊推出规模更大的无人日杂店Amazon Go、日本连锁便利店罗森在日本开设首家无人商店等新一批零售巨头的入场无人零售,也证明着无人零售领域新机遇的到来。 从经营角度考虑,面对可期的无人零售市场,过去跑马圈地,所谓的抢占市场份额,最终落下的是“一地鸡毛”,伤了自己,伤了投资者,更伤了消费者。诸多从业者多次公开表态,先跑通单店模型,做精细化运营,在终端密度、SKU、履约成本够达到一定的水平后,增加区域密度,最后再做规模,才能实现规模效应和范围经济的最大化。 到底是TO C 还是TO B,既是做设备商还是运营商这个问题,哈哈零兽樊伟和美刻便利朱志勇认为,今后二者是共存,更多是一种合作内生关系,前期应该是TO C触达终端消费者,了解真实需求,不断升级迭代降低成本和增加效率,后期规模化发展的话,可考虑直营和加盟结合,转型做TO B软硬套件服务商。 对于如何降低成本、增加效率,实现真正的“开源节流”这个问题。在楼下张赢说到,无论是无人零售、有人零售还是整个零售行业,到最后拼的是企业数字化能力和创新,数字化会员、数字化商品、数字化渠道、数字化运营等建立数字闭环。 畅想未来,以人工智能、机器人、大数据应用等技术引领的,从上游供应商端开始的商品配送-仓库管理-门店收货-自助补货-自助拣货送货等环节的全链路标准化以及无人或少人化运行,对于重塑零售价值链可能更具有颠覆性意义,会真正帮助零售业完成人力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的华丽转身。 从市场新变化来看,“高传染性的疫情让人民更加注重商品的安全、可溯源,而安全健康这个点平时从业者容易忽略,在楼下从成立起就是一个全闭环,从上游产地到在楼下的冷链仓、冷链车、便利柜,全场可溯源”,在楼下张赢说到,到家服务需求更加强烈,在楼下2019年已和饿了吗、美团等外卖平台合作,实现商品从货柜取出送到家。 “此次疫情虽然不会像SARS那样造就阿里巴巴、京东这么体量的公司,但出现十几家10-50亿美金公司是没有问题的”,智能货柜日本平均23人/台,美国约48人/台,欧洲约100人/台,中国平均2800人/台。“中国目前约有50万台在运营设备,未来应该会有1000-2000万台,占到市场份额5%,即有50-100万台,平均每台每天10单,500-1000万单/天,即20-50亿美金公司”,哈哈零售樊伟算了一笔账。 “我对无人零售未来充满信心,2020年无人零售情况在变好,尤其是疫情让人们更加接受了非接触式消费,慢慢认可其商品安全性“,简24创始人林捷说到。从长远来看,无人零售的技术性价比更高时,就能渗透到更多的传统零售无法覆盖的场景。无人零售就能真正满足大众即时性需求和近场零售,是对整个零售板块很好的补充。 随着”无人“内功的增长,零售“法则”更加得深谙,时代提供成长的“黑土地“,无人零售这个“早产儿“是时候长大了,我们有理由相信其能撑起一片天。 感谢以下企业及人士接受采访,并为本文提供有价值的资料观点(排名不分先后):在楼下创始人兼CEO张赢、简24创始人兼CEO林捷、哈哈零兽创始人兼CEO樊伟、美刻便利创始人兼CEO朱志勇 (编辑:应用网_阳江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