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应用网_阳江站长网 (https://www.0662zz.com/)-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站长资讯 > 评论 > 正文

欧洲车市倒退的十年,中国品牌能否弯道超车?

发布时间:2020-04-10 10:05:40 所属栏目:评论 来源:站长网
导读:前段时间,针对关于“奥迪已取消L3级自动驾驶研发项目”的传言,奥迪回应称并未取消,而是将该项目的研发工作提升至大众汽车集团层面。 这个结果估计让不少瞄准L3量产的车企松了一口气。毕竟,奥迪是绝对的L3先锋,2017年奥迪A8上市之时就头顶着全球首款L3

显性数据不会说谎,截至4月10日发稿前,美国累计确诊461437人,西班牙确诊152446人,意大利确诊143626人,法国118781人,德国118181人,英国65863人。而这些受疫情波及最大的国家和地区,是全球汽车和零部件的生产重镇,拥有精密又环环相扣的产业链条。

《福布斯》(Forbes)近日援引了汽车行业分析专家、瑞士圣加仑大学研究员Ferdinand Dudenhoeffer教授的一份报告,2020年西欧的汽车整体销量降幅将超过10%,从2019年的1430万辆下滑至1270万辆,未来如果要恢复到2019年的销量水平,至少要等到2030年。

这意味着,欧洲车市或将倒退十年!

强势如底特律三巨头,也因此次疫情妥协了生产。此次疫情对美国汽车制造商的影响远超本土生产线。在欧洲有三名工人确诊之后,福特就宣布于3月16日开始暂停西班牙工厂的基本生产,而在福特按下暂停键之前,FCA已经先后关闭其位于意大利、塞尔维亚、波兰的生产基地,旗下豪华品牌玛莎拉蒂也宣布同步停产,关闭其位于欧洲的几个工厂。

欧洲车市倒退的十年,中国品牌能否弯道超车?

与此时的欧洲类似,中国无论汽车产业还是整体经济,刚刚度过实打实的两个月停摆期。现今,随着国内疫情减退,终于迎来了抬头期。

虽疫情远在欧洲肆虐,中国的产业经济同样“危”中有“机”。

欧洲车市倒退的十年,中国品牌能否弯道超车?

“机”在人才

他山之玉,可以攻石。事实上,被欧洲裁员潮席卷的不少员工,已经成为中国品牌争抢的目标。其中,以吉利、奇瑞两家为主。

比如吉利,根据外媒报道,目前吉利德国研发中心已经从其他车企挖来了90余人,主要包括电动化总成工程师、智能网联工程师等等,其中有超过三分之一来源于欧宝的裁员。

前几年,吉利和奇瑞先后在欧洲成立了吉利德国研发中心、奇瑞欧洲研发中心。显然,争抢当地员工的目的,就是希望团队能在本地人的帮助下,更好地理解欧洲市场,使产品和销售更迎合当地消费者的偏好与需求。

今年,领克即将正式进军欧洲市场,长城、吉利等品牌在俄罗斯市场的销量也逐节攀升。本土人才与经验,无疑是其融入欧洲市场的本土化之必需。

“机”在资金

据媒体报道,2018年国内外总投融资规模超过70亿美元。其中国内超过11.5亿美元,国外超过58.5亿美元。到了2019年,自动驾驶的脚步看似慢了下来,很多业界人士都表示以前对自动驾驶的预期过于乐观。

从技术上看,城市中道路的实时驾驶环境比路测更复杂,可能出现的极端危险情况也明显增多;

从成本上看,传感器(尤其是激光雷达)成本居高不下;

从市场环境上看,2019年是全球汽车企业大裁员的一年,用于自动驾驶新技术的研发费用也被缩减。

虽然产业自身和投资环境都出了些问题,但仍有不少有技术实力的自动驾驶相关企业得到了投资。不但融资总量上超过了2018年,而且单个企业的融资金额也普遍有了提升,接近五分之一的企业融资额超过了1亿美元。获得投资的领域包括自动驾驶系统、车辆控制、激光雷达、ADAS、高精地图、模拟仿真等。其中,研发自动驾驶系统、激光雷达和自动驾驶货车的公司投融资事件较多。

据汽车商业评论ABR的不完全统计,2019年获得投资的自动驾驶企业有57家,中国和美国的企业最多,其中中国27家,美国18家。简而言之,自动驾驶在投资者眼中仍有价值,只是他们的眼光更加挑剔了,只要中国车企把握好市场方向,实行精细化发展战略,融资什么的皆有可为。

“机”在时间

除却疫情对欧洲车企的影响,单论2020年是欧盟新车平均碳排放标准的执行年,2020年就是无比艰难的一年。依照现在各大车企的排放进度,都仍面临巨额罚款。所以几乎所有欧洲车企,尤其是雷诺、PSA和FCA等主要聚焦欧洲市场的车企,今年的重中之重都是减少排放,大力推动产品电气化进程。

这背后少不了巨额投资与精力。突如其来的疫情,只会让这场转型雪上加霜。而竞争对手这些“力不能及”的变故,或许会成为中国品牌在欧洲市场营销与终端传播上的利好。毕竟,可能没空理我们这些对家了。

更何况,有不少欧洲媒体已经为中国品牌进入欧洲奏响了一个不算前奏的前奏。汽车杂志Automotive News Europe报道了中国品牌抗击疫情的事例,号召欧洲厂商学习吉利是怎么有序复工的,怎么让“欧洲汽车产业走出现在的黑暗”等等。别的不说,就当是让品牌正儿八经进入市场前混个脸熟,也是不错的。

“机”在政策

人才诚可贵,投资价更高 ,时间亦可珍,没有政策的许可,三者皆可抛!

最终,政府政策控制着产业的发展方向,自动驾驶能否充分发挥其潜力,主要取决于车企是否愿意接受这些政策。

2月24日,国家发改委罕见地联合了包括科技部、工信部在内的共11个部委印发了《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以下简称《战略》)。这是继《中国制造2025》之后,又一个重磅的战略发布。

《战略》瞄着的核心,是有着万亿元级别规模的汽车市场。这是下一个五年以及25年的区隔中各国汽车行业的主战场所在。

此次《战略》提出,到2025年,中国标准智能汽车的技术创新、产业生态、基础设施、法规标准、产品监管和网络安全体系基本形成。2035~2050年,中国标准智能汽车体系全面建成、更加完善。

2月27日丰田发布消息,确定要向中国初创企业小马智行出资约 4 亿美元,这是在中国发布《战略》后值得深究的一个举动。众所周知,日系对于中国政策层面的理解,是非常深入的。丰田敢于逆周期进行低估值的技术层面的收购和投资,除了应对未来的需求,也是对于中国市场未来的赌注。

结 语

由于中国相对较少的人均汽车保有量(2019年中国千人汽车保有量179辆),使得疫情过后的中国车市,存在“家庭无车”这部分消费者的潜在购车潮。

而欧洲绝大多数国家的千人汽车保有量都在500辆以上(意大利甚至高达695辆),这部分需求很少,经济停滞对消费者换购与增购热情的影响,只会有减无增。

鉴于这层关系,欧洲汽车近些年的报复性增长空间或许并不算大,留给中国品牌的机会仍然有限。但希望还是要有的,万一中国车企的某些优势戳中国外消费者的心脏了呢?

资料参考:

1.智车科技《2019全球自动驾驶融资事件盘点》

2.王小西.每日汽车《《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解读:那些激动人心的数字没了》

3.涂彦平.汽车商业评论《奥迪L3事件背后:L0-L5分级机制或被车企抛弃》

4.北岸.汽车公社《汽车产业倒退十年?疫情重创不止降薪裁员》

5.李一帆.autocarweekly《汽车产业至暗时刻:欧洲停摆,中国逆行》


(编辑:应用网_阳江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