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应用网_阳江站长网 (https://www.0662zz.com/)-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站长资讯 > 评论 > 正文

亚马逊谷歌家用摄像头频频暴雷,看娃神器是怎么成了“恶魔之眼”?

发布时间:2020-02-05 11:12:43 所属栏目:评论 来源:站长网
导读:“陌生的老人躺在扶手椅上、婴儿躺在床上睡觉、阳光明媚的客厅。” 近日,一个荷兰小伙用自家的小米摄像头联接谷歌Nest Hub时,却看到了别人家的视频画面。事后,谷歌立刻在谷歌助手上禁用小米摄像头集成。 无独有偶,美国另一家智能摄像头巨头亚马逊也几

当用户安装了亚马逊或谷歌的摄像头之后,就等于将自己的隐私交到了亚马逊和谷歌手里。在毫不设防的情况下,用户的视频数据可能被拿来训练AI模型、构建用户画像、投入精准广告。而一旦数据滥用的口子打开,引发的违法犯罪勾当则再难避免。

三、如何防范,仅仅改密码就完事了?

近年来,摄像头越来越成为居民的日常智能家居设备。吸猫、看娃、抓贼、看护老人、作智能猫眼……众多应用场景,一个摄像头和一台手机搞定。

Strategy Analytics报告指出,全球智能家居摄像头市场年年攀升,2019年将达80亿美元市场规模,2023将以14%增速达130亿美元市场规模。

全球的家庭、租户及商铺对摄像头的需求都在增长,但安全隐私问题却成为一根倒刺,让用户面临“因噎废食”的窘境。尤其对于我国方兴未艾的家用摄像头行业,这根“刺”显得格外梗喉。

用户管理好自己的密码,被认为是一条行至有效的路径。在买回摄像头后,用户应该修改原始密码,并尽量不要将一个密码在多个平台共用,“密码+验证码”、“密码+指纹”的双重验证也被认为是强力保障。除此之外,不贪小便宜购买三无摄像头也能够避免一些风险。

亚马逊谷歌家用摄像头频频暴雷,看娃神器是怎么成了“恶魔之眼”?

▲一些摄像头的初始密码非常简单

但仅仅要求用户自卫远远不够。

厂家和运营商把握着视频流传输中的众多薄弱环节。升级云服务器能力,优化传输网络,定期修复系统Bug、更新升级平台,从而在技术层面做到“坚如磐石”。

一位来自大华股份的专业人士称,因为我国在安防领域有着深厚实践,在视频加密方面的技术居于世界领先地位,视频加密级别越来越强,因此往往在刚刚接触到攻击,服务器就能快速反应,在用户完全“无感”的情况下就将入侵隔绝在外了。

除此之外,为摄像头增加物理遮挡,成为各大摄像头厂商应对安全隐私泄露的最直接举措。用户可以在App上开关摄像头,只选择在需要的时候打开摄像头。

放弃云服务,做视频本地存储和本地AI化也成为一种路径,但这种摄像头的价钱本身可能会昂贵许多,且对于厂商来说难以通过迭代的软件升级获得生态效应。

从更深层次来说,在用户和企业的自律之外,法律的监管和约束对摄像头行业尤其重要。

一方面,企业使用用户视频数据的界限在哪里?随着家用摄像头的AI化、以及摄像头与其它智能家居设备的打通,用户视频数据在AI模型训练、用户画像绘制等方面的价值将更加明显,如何将数据运营方关在“笼子”里,需要靠相关部门和法律法规的规范。

比如,2018年5月,欧洲就曾推出《通用数据保护条例》,规定用户数据收集方必须清楚地披露收集的任何数据,声明数据处理的合法基础和目的。2019年1月21日,谷歌就被曝因违反GDPR被法国国家数据保护委员会处以5000万欧元的罚款。

另一方面,不法人士的“偷窥成果”流向了哪里?所有围绕家用摄像头诞生的“黑产”,都会有“叫卖声”和“交易”的蛛丝马迹浮出水面,执法部门的管理打击力度也大大影响了智能摄像头行业的命运走向。

2019年6月,我国温州民警发现一男子在QQ群中售卖摄像头破解工具、被控制的家用摄像头账号密码,甚至以10-20元价格售卖裸露、色情的偷拍视频。

而就在近日,这起“非法控制十万家用摄像头”的案件水落石出,全国20多省份的32名犯罪嫌疑人被抓获。

亚马逊谷歌家用摄像头频频暴雷,看娃神器是怎么成了“恶魔之眼”?

结语:莫让“隐私泄露”成家用摄像头的倒刺

在欧美,虽然亚马逊、谷歌一再强调自己的视频传输保密技术没有问题,且不会滥用用户的视频数据,各大关于数据隐私的法律也相继出台。但是摄像头频频暴雷却成为2019年各大厂的真实写照,值得我国的家用摄像头行业警醒。

我国的家用摄像头市场刚刚打开,还没有形成像亚马逊、谷歌这样的巨头,目前也还没出现如此大面积暴雷的迹象。但随着AI潮流促进家用摄像头迎来新一轮爆发,可以预见,智能摄像头行业会迎来洗牌,类似的安全隐私问题也必然会被大众越来越关注。(一场AI引发的摄像头之战!消费巨头与安防老炮短兵相接)

家居场景涉及人们最隐秘的部分,而对承载人们生活画面的智能家用摄像头来说,隐私安全具有极端特殊的重要性。没有人会冒着“裸照被直播”的风险尝鲜AI技术,企业一旦在隐私安全上栽跟头,就可能真正永远失去用户。


(编辑:应用网_阳江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