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应用网_阳江站长网 (https://www.0662zz.com/)-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站长资讯 > 评论 > 正文

建设智慧城市的十大反思

发布时间:2020-01-08 14:18:29 所属栏目:评论 来源:站长网
导读:前几天,2017、2019这张图在朋友圈火了,无数网友贴出照片回顾自己这两年的变化,在对比中回望自己成长的弧度。 站在行业的角度,这两年间,智慧城市也有着不小的变化。 在人们越来越广泛达成的认知中,智慧城市不再是解决城市可持续发展问题的“选项”之

维纳说过“通信是连接社会的混凝土”,强调组织是由通信连接起来的。在信息论大师们眼中信息、组织、秩序有着内在的一致性,信息表述的是在不确定的环境中确定性成分的大小,而组织表述的是在混乱的环境中约束力度的大小,秩序表述的是在无序空间中的有序成分,这些描述都是在讨论不确定性中的确定性概率,只是关注的视角不同,并无本质差异。

以不同的语言描述同样的事情是因为当事人关注点不同。信息视角关注对问题的认识,是认识论语言,而组织视角关注的是系统结构,控制与认识只是方向不同的信息行为,认识追求的认识要是与客观一致,而控制是要实现外部机构与自己设想一致,都是是要减少不确定性。秩序视角关注的是系统整体行为的规律性,同样是论述确定性与不确定性问题。比较不同视角的描述能够提高对信息科学本质的理解。

8.3 从组织视角认识信息

信息与组织都建立在连接的基础之上,信息关注的是连接行为产生的数据,而组织更关注连接依赖的路径。在互联网体验告诉我们:搜索路径与数据内容同样重要,有时路径甚至比数据更重要。因为在互联网上首先竞争的并不是数据丰富,而是如何引导用户流,丰富内容很容易,路径争夺却很难。

使用数据挖掘与数据分析工具有助于认识系统的特性、认识各种相关关系进而改进系统的性能,在数据资源开发利用中聚焦重要内容忽视次要数据是必要的,没有忽视就没有认识。

组织视角十分关注连接的效率,连接是需要选择的,建立最重要、最频繁连接的热线是提高效率的关键,组织优化的手段就是要建立这种连接的热线,并忽视不重要的连接,以形成有效的信息传递结构,提高组织效果。人们对数据资源开放利用谈得够多了,现在更需要从组织视角讨论如何提高信息化效率。

8.4 认识城市三大信息资源

城市的广义信息资源包括:数据资源、智能资源和组织资源三部分,人们总是过多强调数据资源的开发利用而忽视智能资源与组织资源,实际上后两类资源的充分利用更需要强调。

在数据资源讨论中,近几年人们的注意力又被大数据所吸引,大数据引起重视是必要的,但是如果没有智能资源、组织资源的平衡发展,过热的大数据也会将智慧城市引入歧途。

在智慧城市的建设中,智能资源规划十分重要,软件是智能资源的核心,在信息技术的发展史中,软件与数据是并生的,两者同等重要。软件成为自动化的基础,软件、硬件、网络共同创造了城市的智能环境,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方便性。与数据资源相比,智能资源有着可自动执行的优势,无声无息地为人们处理着大量规范化的数据业务,智能资源是提高社会效率的核心资源。

组织资源决定着社会分工合作效率,高效的城市是分工合作异常精细的城市,这种精细的合作来自完善的通信设施、良好的信用环境、默契的相互配套等多方面因素。居民、企业与其它机构被有效地组织为产业链、被纳入服务网。城市配套合作的方便性、专业化分工的精细性代表了城市的组织化的水平。

8.5 从组织视角提升城市的竞争力

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就是组织化的发展史。人类是群居的动物,随着语言、交通、生产力的提高,群居的规模从几百人的部落发展为上千人的村落、上万人的城镇以及百万人口的城市与国家,环球交通与通信网使社会经济走向向全球化。人类社会组织日益复杂、日益精细、日益完善,推动人类组织复杂化的动力是人类对效率的追求,复杂庞大的社会组织是人类实现高效率的工具。

人类社会的组织化进程与生物的进化过程是一致的。单细胞生物组织为多细胞生物,形成了专业化的功能器官最终形成复杂的动植物体,其原因只是优化了的组织在资源的争夺与利用中效率更高。生物与人类社会组织化发展趋势说明了一个基本原理:组织化是实现高效率的基本途径。

组织化视角有助于人们将城市的信息化建设与组织化完善统一起来,拓宽信息化的视角,重视非信息技术手段在信息化建设中的作用。城市信息化建设与组织化完善的统一有助于智慧城市各方面措施的配套协调,从而提高智慧城市建设的效率与效益。

九、自组织是创新之源

更少的控制有更多的创新。

9.1 自组织与智慧城市的发展

应当看到,现代城市近乎完美的合作模式是社会自组织的结果,协同学认为,对经济效率的追求作为序参量在推动城市组织化中发挥了核心作用。城市的参与者按照更高的经济效率的原则选择自己在城市组织中的定位,大量参与者的自发行为造就了今天的城市。智慧城市的建设离不开社会的自组织机制。

一些智慧城市的规划者并未认识自组织在城市组织化过程中的关键作用,他们不懂秩序可以在无序中自发产生,总以为智慧城市是由聪明人设计的,公众只是执行。但城市的发展史告诉我们:城市的发展并没有总设计师,虽然某些关键人物会发挥重要作用,但总体而言城市发展是社会自组织的结果。

城市整体的智慧与参与者的智慧不在一个层次,城市整体智慧是一种涌现,是参与者无法预见的。参与者只是在局部作出对自己最有利的选择,认识不到大量零散的选择会形成宏观层面的大效果。城市的模式创新是一种涌现,不是某人设计的结果,规划者不应高估个人想法的价值。

9.2 政府项目为什么不如市场项目有生命力

对比政府与市场上的信息化项目,会看到政府项目远不如市场项目有生命力,很多政府都规划过电子商务平台,然而大多数政府平台都难以生存,能够生存发展的几乎都是市场自建的电子商务。

政府项目生命力不足一个重要原因是热衷于行政手段而排斥自组织模式,政府项目没有给参与者更多的选择权,项目考虑参与者利益不足,只要有机会参与者便会逃离本项目,寻求更有利的环境。而市场机制建设的系统以自组织为基础,参与是自愿的,成员充分考虑了自身利益,参与者充分的选择权保障了系统结构的合理性,提升了系统的生命力。

政府项目经常依仗行政手段实现目标,参与者没有选择权,自身利益与系统目标难以协调,虽然政府系统往往有补贴或其它手段来维持,但这些手段一旦终止,系统的生命也就结束了。总之,参与者的选择权是提升系统生命力的重要因素,选择权代表了自组织因素,它是系统聚集智慧与凝聚力的重要渠道。

9.3 松耦合、互操作与适度开放选择权

自组织因素对于提高政府项目的建设效率及运行效益也是重要的,兼顾参与者自身效益是提高系统生命力的重要措施,增加参与者在执行中的选择权会提高系统的灵活性,适度开放选择权是聚集智慧的过程,会改善系统的抗干扰性能,增强系统的生命力。

(编辑:应用网_阳江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