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容器拍了拍存储,让你“想用又敢用”云原生
都说容器正在改变IT世界,眼见为实,先来看看一个真实案例。 国内一家排名前十的商业银行,有一支几十人规模的开发团队,主要负责开发互联网应用。之前在开发和测试中大量使用虚拟机,数千个虚拟机除了运维管理复杂外,对服务器的需求量也极高。为改变这种局面,该开发团队开始采用容器技术,项目的开发进度和效率大幅提升,只用几台服务器就满足了资源需求。 不过,容器虽然用起来很爽,但这家银行的开发团队也遇到了一些小麻烦,即容器产品从安装部署到应用的过程中多多少少遇到了些挑战。由于容器天然的"分布式+开源"属性,让这家银行需要投入较高的专业人力和时间成本在安装、部署、调优等基础环节上。 在众多行业中,银行业一直走在数字化转型的前列,具有很强的技术实力,这家银行开发团队所遇到的挑战,很可能是其他传统行业今后拥抱云原生时候也会普遍遇到的。如何扫除容器应用最后的障碍,让用户彻底打消面对容器"想用却又不敢用"的顾虑。 如今,容器拍了拍分布式存储,一对黄金CP诞生了:容器存储一体机横空出世。容器存储一体机是经过专业厂商反复迭代验证过的一体化商用方案,实现容器的开箱即用,最为直接有效地解决了容器普及过程中的需求痛点,有望帮助企业在数字化转型中加速云原生应用的落地。 01.容器化是IT基础设施发展的必然 今年上半年因为疫情的关系,大部分企业都将业务转向线上,也直接加速了数字化转型的步伐。如今,进入到后疫情时代,数字化转型对于企业未来的重要性已经达成共识。 在数字化转型中,云计算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工具,是驱动数字化转型的主要动力。在企业上云的大趋势下,业务应用如何更加高效、灵活地使用基础设施层资源,成为当前越来越多企业的核心诉求,这直接驱动着应用的创建、发布和运行的新变革——容器化。 容器化之所以会受到越来越多关注,是因为容器拥有三大法宝,的确能够帮助用户消除一些苦恼。 首先,容器不"挑食",可以做到与环境无关的标准化交付,应用不对环境产生依赖,非常适合当前的混合云环境,方便用户的应用充分利用包括公有云、私有云在内的各种资源; 其次,容器好"生养",与虚拟机方式相比,容器的创建、运行和消亡等过程对于基础设施资源的需求大幅降低,有效节省了应用对于服务器等硬件的采购成本; 第三,容器更"善变",能够做到快速启动、扩容、缩容、销毁,可以帮助业务在市场中更加快速、灵活的匹配需求,大幅提升用户对市场的快速响应能力。 正是有这三大法宝,使得当下越来越多用户青睐容器。青云QingCloud容器产品经理于爽直言:"今年容器平台的应用呈现出超级爆发式增长,很多用户非常认可容器为业务带来的切实改变。对于传统企业而言,容器是传统企业加速数字化转型的一大利器。" 但是,容器"天性骄傲,难以驾驭",创建、应用、扩缩容、销毁都非常迅速,容器一旦销毁,数据也随之丢失。一旦容器集群达到一定规模之后,数据存储层的问题也会持续放大,比如数据如何持久保存、数据如何随容器迁移、后端存储调度如何跟得上容器的快速变化等。 青云QingCloud存储产品线产品经理冯相东就表示:"一台服务器可能存在上千个容器,并发压力很大,在容器规模饱和的情况下,性能和效率还必须能兼顾;另外,从数据的角度来看,管理层粒度必须比虚拟机更精细,需要容器粒度的存储管理。" 因此,如何"驾驭"容器,分布式存储是关键。除了支持标准的CSI接口之外,还需要拥有强大的存储能力去支撑。这也直接驱动了"容器+分布式存储"的黄金CP组合:容器存储一体机。 02.容器存储一体机:跨越云原生鸿沟 容器虽然不是一项新技术,但在当前受到了各大行业用户广泛关注,正处于跨越鸿沟的关键阶段。就如《跨越鸿沟》一书中所言,所谓的跨越鸿沟,是指一项技术/产品实现从早期采用者向早期大多数采用者跃进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有很多企业虽然基于容器构建了自己的新一代计算支撑平台,但依然缺少一个稳定、可靠、经过实践检验的存储基座。显然,没有哪个企业会冒着数据丢失的风险去云原生的海洋中冲浪。用户依然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时间成本去做大量的选型、适配、对接工作,但得到的收益并不是自身想要的;用户还需要担心容器平台和存储的对接之后的各种存储底层管理和运维;用户每天更加担心自己的数据会丢失……这一切构成了当下容器应用的大鸿沟。 如何加速跨越容器应用的鸿沟,让容器应用像打开电视、打开手机那么自然;让容器交付变成一个标准件,就好像铺设铁轨一样,每一节铁轨的规格都是一致的,想到哪里就铺到哪里,交付、管理高效、风险管控成本低。 现在看来,容器存储一体机是一个非常棒的新思路。近日,青云QingCloud推出了业界第一台容器存储一体机KF3000,将"容器平台能力+分布式存储能力"进行整合,完善了容器的安装、部署、调优等工作,为用户提供开箱即用的能力,加速了容器化环境的落地。 之所以说容器存储一体机将会改变IT世界、加速云原生走向落地,是因为它的确大幅降低了容器应用的门槛。于爽直言:"从我们跟各种用户的沟通来看,采购、运维、业务等部门都渴望容器使用能够更加简单化、便捷化,希望容器的使用可以类似于乐高积木那样,根据业务场景需求进行任何组合,从而实现快速匹配与响应。" 简而不减,容器存储一体机让容器使用更加简单的背后,是青云QingCloud对于容器方案反复优化、迭代、验证的成果。青云QingCloud在代码级进行了深度优化,并且软硬件一体化调优;此外,还在规模化生产环境中验证了可靠性,可以提供商用级服务保障;借助深度优化,拥有业界大幅领先的性能指标,比如批量创建100个pod以及PV卷,只需要70s,单pod可提供10万以上的IOPS,时延只有0.17ms等。 "在DevOps、微服务、持续集成、业务中台等典型容器场景中,一定会有越来越多用户渴望持续降低部署和运维成本。青云QingCloud恰恰在容器平台和分布式存储上拥有业界领先的能力,因此也顺势打造出容器存储一体机这样的产品。"冯相东补充道。 (编辑:应用网_阳江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