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调查网络占卜:碰瓷高科技、钻研心理学 算的却是“钱”
算命,作为存在已久的迷信活动,在进入当下这个网络时代后,也改头换面,开始蹭起了科技发展的热度。什么人脸识别算命、AI智能算命等等,打着高科技的旗号,骗取了不少人的信任。 中科院自动化所研究员 张兆翔:在人脸识别技术当中,人工智能算法做了很多的事儿,比如说去测人脸当中的关键点,比如鼻子的位置,眼睛的位置,甚至是去测出鼻子的宽度。从这个角度来说,它(网络算命)用了一点点的人工智能技术,又嫁接了很多的这种宿命论的观点,把它打包在一起,从而输出一个结果,我们是没有办法去验证的。这就很有欺骗性和迷惑性。 “算命”无科学依据 为何总有人乐此不疲? 除了借助必要的技术手段,网络算命之所以能有市场,关键还在于抓住了人们的某种心理。那到底是什么心理,让一些人对算命乐此不疲呢? 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副教授 张昕:网上和在线下形式的这种算命,其实他们都是一样的,都是为了去满足来算命的人,他的一些心理上的需求。我们心理学当中有概念叫掌控感,是对于不确定性的一个规避。我们的很多的情感,或者说我们的很多的这种生活的压力,就来自于对未来的不确定性。 专家介绍,面对各种压力,人们往往会追究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心理学将其分为外归因和内归因,分别指外部环境导致和自身性格使然。内归因容易让人产生挫败感,降低自尊。而外归因则会缓解人们的焦虑,有助于调整心态应对变化,这也是算命者对心理学的应用。 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副教授 张昕:其实这个在心理学当中我们也称为“皮格马利翁效应”,或者称为“自证预言”,就是我们叫做心理暗示的作用。就是说往往我们认同一个答案,它最终可能就变成了一个真的(结果)。 另外,心理学上的“巴纳姆效应”,也常常被算命者利用。 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副教授 张昕:他也可能就是给你一个很模棱两可的一个答案,但是却是让你能够最容易对号入座的那个答案,所以就能让你觉得可信。 从几张塔罗牌,到人脸识别、AI看相,网络占卜者碰瓷儿高科技、钻研心理学,为的是什么刚刚我们已经看得很清楚了。网络占卜,你想算命,而他想算的却是你的钱。 (编辑:应用网_阳江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