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软鬼才,又做了一款跳水神机
但实际上,各大厂商改变手机形态的尝试就没有停过:LG 曾出品过旋转双屏手机、谷歌也早早提出了手机模块化理念。 具体到双屏显示的话,2012 年的京瓷 KSP8000 和 2013 年的 NEC Medias W 上就已经有了 Surface Duo 的技术雏形,其中京瓷 KSP8000 更是在中国以合约机的形式出售过,但由于日本市场的特殊性,他们的海外旗舰总是在配置上显著落后对手,价格还高得吓人,最终市场反馈也可想而知。 第一家愿意认真对待双屏的厂商是中兴,在 2017 年中兴推出的 AXON M 上,我们看到了属于双屏手机的独特优势:Surface Duo 上推出的双屏双视频、游戏按键投射等功能,都是 AXON M 的主打功能。 但 AXON M 的问题也和 Surface Duo 相似:电池容量小、屏占比不高、配置落后主流机型 1-2 年。最终中兴也没有启动下一代双屏机型的计划,之后的手机巨头就都以折叠屏为主攻方向了。 探讨双屏机失败的根本原因,就不能离开消费者的倾向,如今工艺逐渐成熟的挖孔屏尚且有不少人厌恶,双屏机型中那横插的铰链更让不少人直接拔草。 而 Surface Duo 也没有对应用进行任何优化,尽管他们说自己研发了三年,并和谷歌深度合作,最终的显示效果依然不令人满意,很多默认软件在展开模式下文字都会被铰链遮挡。Surface Duo 那糟糕的屏占比,相较 AXON M 毫无进步,也实在让人想不到这是一款采用了柔性屏幕的产品。 除了美观外,双屏手机的产品思路也是一个大问题。和折叠屏不同,双屏机型从诞生之初起就是为了以多任务为主要操作模式,但在内容消费世代下,这种以生产力为主的产品形态真正会买账的人很少。 在更大屏幕尺寸、配备键盘的平板都开始发愁销量的时候,一台双屏手机来谈生产力就有点不自量力了。 总体说来,Surface Duo 和微软的其他试验性产品相同,大众肯定不买账,但部分粉丝应该会慷慨解囊。但微软对 Surface Duo 摇摆不定的态度,摧毁了用户的最后一点希望。 和 Surface RT、HoloLens 等初代产品不同,微软并没有在 Surface Duo 上倾注更多资源。尽管它的做工保证了基本水准,但它更像是同期发布的 Surface Neo 的附属品,试水属性严重,微软的软硬件创新能力并没有体现在这台机型上,它的成熟度可能都比不上微软其他产品的开发机。 相较于三星、华为在折叠屏手机上付出的种种心力,Surface Duo 最终不受欢迎可能也在情理之中了。 小雷认为,在这十几年的手机形态探索历程中,折叠屏已经成为未来手机形态的一个最可能的备选项。折叠屏的屏幕耐久度虽然还是个难题,但它的软件生态、硬件理念已经发展得相对完善。在小雷走访各大发布会的时候,就已经看到部分媒体同仁们在使用折叠屏当做自己的主力机型,折叠屏已经悄然对接了当今的软件生态。 虽然小雷认为,技术都是螺旋发展的,今日的无用功可能就是明日的经验。例如诺基亚仰仗的大尺寸 CMOS 和伸缩式模组,虽然没有被业界第一时间采纳,但在后来却为 AI+ 潜望式镜组的技术升级做了铺垫,昔日同行们率先选择了算法升级的道路,却最终达成了诺基亚的夙愿。 但在 Surface Duo 上,小雷并没有看到它相较于 AXON M 的显著优势。它更像是微软一时兴起所做的作品,尽管微软一直在用 Windows 10X 等软件更新推动多屏设备的进步,但 Surface Duo 依然只是一款敷衍之作。 (编辑:应用网_阳江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