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应用网_阳江站长网 (https://www.0662zz.com/)-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站长资讯 > 动态 > 正文

准时达CMO毛臻伟:两只黑天鹅同时出现,供应链迎来历史拐点

发布时间:2020-11-14 09:15:52 所属栏目:动态 来源:站长网
导读:(准时达CMO毛臻伟) 新冠肺炎疫情凸显了数字化转型的意义,而新型基础建设则被赋予了为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提供新引擎的重任。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昨日召开的第二十二届高交会中国高新技术论坛新时代、新技术、新经济主题论坛,汇聚了中外院士、知名经济

(准时达CMO毛臻伟)

新冠肺炎疫情凸显了数字化转型的意义,而“新型基础建设”则被赋予了为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提供新引擎的重任。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昨日召开的第二十二届高交会中国高新技术论坛“新时代、新技术、新经济”主题论坛,汇聚了中外院士、知名经济学家、科技领军企业高层等嘉宾,共同探讨“新基建”引领的发展新浪潮。

准时达CMO毛臻伟在论坛上发表了《洞察全球供应链核心变量 迎接创新发展机遇》的演讲。与会嘉宾还包括中国企业评价协会会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研究员侯云春,新开发银行(金砖银行)副行长莱斯利·马斯多普,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美国第三脑研究院院长陈世卿,以及来自平安集团、中银国际研究有限公司、埃森哲等企业机构的高管。

以下是准时达CMO毛臻伟的演讲实录:

各位嘉宾, 大家下午好!我是来自准时达国际供应链有限公司的毛臻伟,刚刚各位专家讲的非常宏观,从科技技术、金融等方面给我们描绘了非常美好的未来。准时达作为一家有能力服务最大型制造业企业的供应链管理公司,新基建这件事情跟我们有什么关系?我想通过今天短短的15分钟跟大家分享一下我们的观点和看法。

纵观整个历史长河,我们发现有三个契机会驱动整个世界格局的改变。一是战争,比如一战、二战。二是蔓延全球的瘟疫。三是科学技术的革命创新,比如欧洲的两次工业革命。每当世界在遇到这些情况的时候,人类总是会主动或被动做出一些创新科技革新,从而改变世界工业历史的进程。

回想前面六个月,从我们集团的角度来讲,我们看到全球经济蜕变逐渐变成一个现实。疫情的冲击不可避免带来全球经济治理共识的减弱。面对疫情的冲击,很多国家采取了各扫门前雪的态度,相互封锁边境,暂停航线,甚至对防护或者战略物资进行全球性争夺。国际合作和政策的协调变得非常奢侈,大家选择彼此封闭和指责,而不是携手共同应对挑战。

疫情对全球供应链的运转和需求形成了多重打击。

第一波冲击是中国的疫情先发生,它中断了中国向全球供应物料的路径。一些重要的产业在今年年初的时候面临断链的风险。第二波冲击是当中国疫情慢慢恢复的时候,全球的订单在萎缩,直接对我们的出口产业形成了二次冲击。大家知道我们现在出口虽然在慢慢恢复,但是它的速度并没有非常快。最后一波冲击可能就来自于金融,全球金融市场的动荡,现在我们已经感觉慢慢在向实体经济传导,疫情蔓延既增加了全球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也增加了全球供应链的脆弱性。这件事情我相信大家都是有一些感觉和共识,特别是供应链是一件国际化的事情,一旦牵涉到国际政治的动荡,供应链是非常脆弱的。

但是在这样大的国际经济背景下,我们却认为中国可能会遇到百年以来一次拐点的历史机遇,为什么这么说呢?我想请大家看看以下四个方面。

在国内疫情得到控制之后,中国经济重启的速度非常惊人,这得益于几个方面的原因。首先,中国拥有最完备的供应链基础设施建设,在本国内部便可完成从研发、生产、设计、制造、销售等商业化流程,这在全球范围内并不多见,少数的产业链要外迁可能会发生,但是供应链迁移的背后牵涉到耗时长、难度大、成本高,目前在全球来看并没有一个地区可以完全承接中国供应链的转移。

其次中国拥有最完备的产业供应链集群,过去十多年,中国已经成为全球供应链网络的中心,中国制造业供应链的强大韧性,已经使中国具备了进行经济内循环的核心供应链优势。

第三是中国拥有全球领先的生产及物流服务体系,例如疫情从1月份开始爆发,在3月份的时候富士康在全国27个工厂已经复工复产81万人,复工率是93.7%。我们的复工复产直接带动了近百家核心企业及上下游1万余家中小型企业的同步复工复产,这稳定了全球电子产品的供给。大家都知道疫情的时候电子产品是非常短缺的,欧洲、美国等国家都开始在家办公,手持电子设备的在海外的订单不断增多。随着经济和疫情的改变,我们的供给也产生了不同的变化。这一切说明,富士康之所以可以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完成复工复产,以及为全球带来不断链的产品电子供给,与中国成熟的供应链和物流体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第四,中国是全世界唯一一个拥有联合国产品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在全世界500多种工业产品当中,有220多种中国的产量占据世界第一。

经过这次疫情,一方面将促进中国在国际供应链的顶层制度建设和体系建设上更加完善,强化国际供应链的应急体系建设;另一方面也让中国更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的国际供应链体系建设,推动“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现代化供应链。这也是中国为什么这次疫情可以这么快恢复经济发展的原因。

供应链和新基建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新基建与传统的基础设施建设不同的是,新基建主要指发力于科技技术的基础建设和设施。我们认为新基建的核心要素是以5G网络、大数据、人工智能为载体的全方位技术升级。我们和新基建的关系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换句话来说,供应链的从业者既是新基建成果的享受者,又是整个新基建进程中的贡献者。信息化基础建设的成型,无论是从硬件还是软件方面,使数字化供应链的升级转型变成了可能,而供应链技术的数字化升级又可以反向给制造业的核心企业进行赋能,做到真正提质增效。在供应链领域,我们认为新基建代表的是数字技术和物流运营全面的融合,这不仅仅会影响到企业未来的生产效率,同时我们认为这是一种重塑供应链以及社会物流效率的生产方式。

看到这么多机遇,我们也会发现供应链在中国发展也非常多年了,这几年的速度在慢慢提速。供应链虽然在新基建中会受益,但是我们也会面临很多的挑战和不确定性,特别是在后疫情时期,不仅是已经加入全球生产网络的新兴市场的全球化程度,我们认为可能会下降,对于那些还未完全嵌入全球价值链的国家和地区来说,其进一步融入的难度也会增加。我们看到很多跨国型的品牌企业在有意识地缩短自己的供应链,甚至把自己的供应链变得更加区域化来应对未来的不确定性。所以在这上面还有一个非常深层次的因素,就是各个国家之间运输资源的紧缩,每个企业从原先的最关注供应链成本,逐渐会转变成对供应链风险预测以及效率的关注。因此供应链需要从被动的后置管理,逐步转型成以需求预测、以风险预测为前提的前置管理模式。

(编辑:应用网_阳江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