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应用网_阳江站长网 (https://www.0662zz.com/)-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站长资讯 > 动态 > 正文

混合云成云服务下一站 青云科技“一体化”架构夺得优势

发布时间:2020-11-12 01:16:37 所属栏目:动态 来源:站长网
导读:十几年前恐怕没有人会想到,试探般被推出的AWS如今引领并成长成为一个巨大的行业和生态。以通信和互联网等技术为基础,改变了传统企业的基础设施。越来越多不同体量不同类型的公司都选择张开双臂去拥抱云,毫无疑问,云服务已然成为这个时代的标配。 如今

十几年前恐怕没有人会想到,试探般被推出的AWS如今引领并成长成为一个巨大的行业和生态。以通信和互联网等技术为基础,改变了传统企业的基础设施。越来越多不同体量不同类型的公司都选择张开双臂去拥抱云,毫无疑问,云服务已然成为这个时代的标配。

如今的云服务已经进入发展的深水区,不同基因、不同体量企业对云的选择折射出产业发展新趋势的同时,也吹响了群雄逐鹿的云服务赛道洗牌号角。

倒逼式改革下的殊途同归:起点各异,但终点一定是混合云

通常情况下,当一种行为成为行业共识时,其实我们可以认为这就是趋势。

2016年惠普宣布关闭公有云平台Helion转向混合云,2017年3月,思科关闭公有云平台Intercloud转向混合云。2018年10月,托管私有云领域的"巨鳄"IBM和红帽达成协议,前者要在今年以 340 亿美元收购红帽,这已经是IBM市值的四分之一,同时,也是科技史上第二大的交易。而如此大手笔的背后只有一个理由:混合云。

而公有云曾经最忠实的"什维克",亚马逊在去年年末也做出了调整,发布了Outposts,将AWS基础架构引入客户本地数据中心,开始进军混合云。

根据IBM商业价值研究院(IBV)发布的调研报告显示,85%的受访企业已经在多云环境中运营,而98%的企业计划在3年内使用混合、多云的服务。而IDC也指出,到2020年,超过90%的企业将会使用多种云服务和云平台,超过1/3的机构将会建立多云管理机制。

可以说,混合云从某种程度上来看似乎成为一种行业正确。

需求决定供给,任何跳出需求的产品设计都是空中楼阁,云服务厂商对混合云的重视其实也是基于企业级用户实际使用变化进行的倒逼式改革。

传统企业上云:

V=f(效率提升、C端数据、灾备方案)

传统企业对云的诉求是什么?答案是效率提升,即通过云服务的运用来提高自己产业链的协调运作能力,并加速创新业务的发生。对于传统企业上云,通常从非核心系统开始,从一些对敏捷性要求高的业务开始用云,对数据敏感性高的业务会选择私有云,解决传统IT本身能力不具备的弹性问题,积累云上的经验,逐步过渡到核心系统的上云,这是传统企业典型的上云套路。混合云架构无疑是最佳选择。当然,不同企业,云化的迫切性和深度不同,这跟自身的IT规模、IT现状、和信息化水平有关。

随着数字化转型的深入,零售、金融、制造、交通、医疗……各行各业开始通过移动互联网手段连接消费者,营销、物流、服务等核心业务流程正经历着深刻的改造。大量传统企业开始具备互联网业务特征,需要应对互联网高并发、海量数据快速增长等新挑战。敏态业务让传统企业不得不将目光投入到公有云,开始利用公有云弹性可扩展的特点应对难以预计的业务峰谷变化,实现应用的快速访问与响应。

除此之外,业务中断、数据丢失是传统企业非常担心的问题,在数字化转型时代,业务高可用的重要性快速提高,成为关键要素。通过公有云构建一套灾备系统也成为不少企业的选择,利用公有云可快速扩容的特点,可以实现更具性价比、最小化运维投入的灾备方案。

"私有云+公有云"的混合云架构无疑是最佳"生机"。

(图:一套典型的传统企业混合云架构)

互联网企业:

V(初期)=f(成本、敏捷)

V(发展阶段)=f(成本、敏捷、高可用)

公有云服务和移动互联网相伴兴起,互相成就。无数互联网初创公司借助公有云实现了"轻装"创业和快速增长,云服务和云模式也因此得到磨练、验证并深入人心。然而"all in公有云"真的是互联网企业的完美之选么?

当企业逐步发展壮大,其"用云量"突飞猛进的同时会产生巨额成本,"公有云便宜"似乎只是一个美好的假象。企业开始算账,随着业务规模增长,"订阅式"服务费和自建的"投资+折旧+运维"两条成本曲线将在某一时刻交叉,产生一个TCO阈值。达到阈值的企业,迫于成本压力开始考虑逃离公有云,其中最知名的案例莫过于Dropbox离开AWS,自建数据中心一事,此举为Dropbox节省了数千万美元的成本。

于此同时,还有很多对安全性、合规性要求非常高的互联网企业(如互联网金融行业),迫于合规的要求,也不得不将核心业务负载和数据运行在本地环境中。

然而自建数据中心是一个非常复杂和痛苦的选择,Dropbox 花了数年时间才完成业务迁移。数据中心的建设和维护之重,也有违互联网企业追求"轻"和"快"的初衷。

随着私有云和托管云的兴起,企业发现"公有云+托管云"的模式可以很好地平衡成本和敏捷性这两大诉求。将大数据等离线计算业务或者敏感业务部署在托管云私有环境,以降低成本、满足合规、减少运维压力,同时采用公有云支持web端负载,以满足在线业务对快速响应和高并发的需求。

业务规模越大,高可用的压力越大。不少互联网企业CTO都在考虑通过跨可用区部署多活架构或者构建混合云甚至多云来实现业务灾备。然而跨可用区部署多活架构需要云服务商建立足够的可用区,以及具备跨可用区多活能力的Region服务,技术难度很高。即便在现在,真正具备该能力的公有云服务商也是凤毛麟角。而混合云和多云则必须要面对基础设施差异性带来的业务开发、部署和迁移的隐形成本。

因此,对于互联网公司或者创业公司而言,主要分为两个阶段:

V(初期)=f(成本、敏捷)

V(发展阶段)=f(低成本、敏捷、高可用)

在这一类企业发展的初级阶段,考虑业务规模和成本等因素,会选择公有云。但随着市场规模越来越大,业务范围越来越大,它也会面临平衡TCO与敏捷性的挑战,进而面对不同云平台之间的应用部署问题,便于根据自身业务的发展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也需要考虑业务迁移的隐性成本、灾备方案等各种复杂因素。

总的来看,基因不同,但不同企业上云的考虑因子其实很相似,都会考虑哪些系统可以先迁移,哪些后迁移,如何解决迁移后和周边的系统协同等问题,是否具备足够的可容性,能否做好私有云、公有云、托管云的集成管理。

因为从业务发展层面来看,未来企业的业务更加复杂多样,无论是从经济利益还是安全利益,或者从一些管理场景的角度,都要求企业拥有前瞻的洞见,选择最优的云战略。目前看来,无论是互联网企业,还是传统企业,都会更青睐于多元化解决方案,即多个云或者混合云。

由此可见,透过不同企业"上云"后的成长路径,混合云成为云服务商们的发力共识也就成为自然而然的事。

(编辑:应用网_阳江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