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年前,只靠网络,人们是怎么生存 72 小时的?
站在上帝视角的我们,也许会觉得如今的网络世界打脸了上述看法,但他们的质疑也不是全无道理,谁又能知道 20 年后的互联网成了像水电一样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谁又能说当年在活动期间来去匆匆的网站没有炒作的成分? CHINAWILL、8848、梦想家中文网,它们的名字早已在岁月中被人淡忘,主办方之一的「梦想家中文网」倒是在全国人民面前刷了一把存在感,从上海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网站一举成为当年国内前五的门户网站,www.dreamer.com.cn 也已废弃多时。 唯一还活跃至今的,竟然是和互联网基本不沾边的永和大王。 就在那场测试结束不久后,折腾完「中国黄页」的马云在杭州的公寓中成立了阿里巴巴,后来的故事我们也都知道了。 从有网难生存到没网寸步难行 越来越觉离不开网络的人们,2016 年在上海又进行了一场同样为期 72 小时的测试,只不过这次的主题变成了「无网络生存」。 如果说 1999 年的活动是为了测试网络社会究竟离我们有多远,17 年后的测试则让人意识到网络对生活的渗透有多深。断网 3 天,不仅参与测试的年轻人表示不适应,60 后的老年人也深感「时间过得特别慢」。 能不能靠网络生存的命题已经不存在,人们只担心过于依赖网络,「放下手机」的呼声到处可见,然而断网是不可能的,这辈子都不可能的。 ▲ 2003 年新浪科技在非典时期的征文比赛,人们讨论的话题是不是跟现在有类似之处? 其实早在 2003 年非典时期,互联网就已经大显身手,今天的社交、在线办公、网课等都是当年玩剩下的,最大的差别可能还是购物,同年 5 月淘宝网在工商局注册成立时,疫情已经来到尾声,因为疫情关掉 12 个柜台的东哥还在为东西卖不出去发愁,那时候国内电商的代表还是我们前文提到的 8848 和易趣,但这两家并没有因为非典而腾飞,8848 的股东们在 2003 年底分道扬镳,易趣被淘宝打败的故事人们已耳熟能详。 不知道多年以后,人们回想起 2020 年这场「全民家里蹲」的大型数字化革命,会不会也像我们现在回看十几二十年前的中文互联网一样,既觉恍如隔世,又有种熟悉的味道,发出「原来那个时候就有 XXX 」的感叹。 题图来自网络,APPSO 对其进行了 AI 上色处理 (编辑:应用网_阳江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