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倔强”的 iPhone 12 终究败给了现实
来源:雷科技 在 10 月 23 日 iPhone 12 的首发日上,小雷曾来到广州天环广场苹果旗舰店,现场记录了发售盛况,店外加价 1500 元抢首发的黄牛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不仅在线下,iPhone 12 在线上的预售情况也堪称火热,各项数据表明,iPhone 12 要比 iPhone 11 受欢迎得多。 但黄牛市场的再次兴盛,也只持续了一周不到:从这两天各大经销商的报价看,iPhone 12 依然没能免去 " 破发 " 的命运。在凤凰周刊的探访中,iPhone 12 普通版已经较官方价低了 100 元以上。 从供应商提供的报价单中,可以看到,相较于破发的普通版,Pro 系列反而依旧要加价购买。考虑到此前 Pro 系列的热度一贯不高,12 Pro 的加价热并非由于它的销量火爆,而是苹果错估了 12 和 Pro 的销量比例,导致 Pro 系列供货量低于正常需求量,被倾注厚望的 12 反而没能达到预期。一贯精打细算的库克,又一次失算了。 线上和线下之争 值得注意的是,和去年 iPhone 11 的降价盛况相比,今年的 iPhone 12 已经失去了 " 百亿补贴 " 的光环:根据深圳远望数码商城发布的经销商公告,今年苹果要严查线下优惠串货到线上平台的行为,购买者必须现场激活,违规者每台罚款 40 万元。 这份公告的由来,和 " 百亿补贴 " 活动的货源有着莫大关系。在 iPhone 11 的时代,很多商家将渠道货物放到线上渠道购买,由于渠道货的进货价本来就低,经销商有着较大利润空间。于是部分经销商做出了 " 折价换量 " 的举措,砍掉一些利润放到线上来打造 " 全网爆款 ",学名叫做 " 串货 "。 串货的得利者不仅是消费者和经销商,它也能给新晋的电商平台带来流量。由于 iPhone 11 的生产质量较为稳定,哪怕平台大电商的实际货源来自多家参差不齐的渠道商,它带来的质量损失也远远比不过流量与利润。 其实在苹果下达禁令之前,国内的多家手机品牌都发布了类似的通知。OPPO、vivo 和华为等品牌为了让手机更好地在线下市场流通,通常会在 3000 元左右的价位上给渠道预留 300-500 元左右的利润。但如果线下擅自将利润空间压缩,将其放到线上卖的话,一旦查出,经销商就会面临高额罚款。小米就曾以串货为由,拒绝一位线下经销商的聚餐申请。 当然,为了维持扩大渠道的竞争优势,经销商也会在服务方面加码。例如早些年盛行的 " 买手机送壳膜 " 等手段,就是经销商在不影响手机明面价格的规定下,做出的一些妥协之举。 其实在近两年,线下渠道商的日子并不好过:根据工信部发布的调查数据,线下市场从 2018 年开始就不断萎缩,中国手机市场由增变降、OV 近期的弱势、机海战术导致的手机库存增加等都是威胁渠道销量的重要原因。但在这些趋势下,最先撑不住的反而是一贯高冷的苹果,这值得苹果深思。 iPhone 12 的 " 虚假繁荣 " iPhone 12 没有逃脱 " 首发即破发 " 的定律,产品力不足依旧是根本原因。当今消费者在高端价位的选择越来越多,以华为为首的高端机型正在飞速抢夺苹果的原有市场,当线下也开始担心销量的时候,串货就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客观来看,iPhone 12 的全球销量一定比 iPhone 11 要优秀,5G+ 新设计的定律依旧稳健,但在中国市场上,iPhone 12 缺乏一锤定音的实力。它虽然可以吸引不少 " 钉子户 " 换机,但和 iPhone X 的时代不同,12 相较于同期安卓旗舰,处于一种十分尴尬的位置,iPhone X 虽然有着不少槽点,但它依然算是全面屏时代的重要发起者,而 iPhone 12 只是 " 环保 " 时代的重要发起者。 (编辑:应用网_阳江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