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应用网_阳江站长网 (https://www.0662zz.com/)-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站长资讯 > 动态 > 正文

这个时代即将由AI定义一切

发布时间:2020-10-29 03:25:35 所属栏目:动态 来源:站长网
导读:摘要:2020年9月,李彦宏新书《智能经济》出版,这也是在2019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上李彦宏首次提出智能经济这一概念之后的首次全面阐释。李彦宏认为,人工智能驱动下的智能经济将在三个层面带来重大的变革和影响。首先是人机交互方式的变革;其次,智能经济也

摘要:2020年9月,李彦宏新书《智能经济》出版,这也是在2019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上李彦宏首次提出“智能经济”这一概念之后的首次全面阐释。李彦宏认为,人工智能驱动下的智能经济将在三个层面带来重大的变革和影响。首先是人机交互方式的变革;其次,智能经济也会给IT的基础设施层面带来巨大的改变;最后,智能经济会催生很多新的业态。交通、医疗、城市安全、教育等等,各个行业正在快速地实现智能化。新的消费需求,新的商业模式将层出不穷。

这个时代即将由AI定义一切

“互联网+百人会”发起人、《智能经济》主编张晓峰为《智能经济》一书写撰写序言,以下为序言全文 :

AlphaGoMaster(阿尔法围棋升级版)和AlphaGoZero(阿尔法元)激起的波澜仍在向远处扩散。

对人工智能的发展而言,这还算不上一个标志性事件,可能只是一朵浪花。虽然这只是专用人工智能突破性进展的一小步,但足以给无数人遐想的空间。这进而也改变了全世界对人工智能的认知和预期。

在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的背景下,人们不得不面对生与死的残酷考验,新一代人工智能与网络信息技术也经历了血与火的洗礼,人们从来没有如此切身感知、真切体验技术的价值。中国的新基建大命题给沮丧、低迷的全球经济抹上了一层希望的亮色。

世界的改变有时是很偶然的因素推动的。新冠病毒给各国政府和无数地球村民的必答题都差不多,选答题的自由发挥空间也足够大,考试纪律也拿捏得比较统一。可信的技术、良好的自律、彼此的协同、强大的动员,要拿到高分,这四条缺一不可。

世界的真正改变往往又是多元因素、多重力量叠加推动的,特别是技术因素和非技术因素的交织。

搅动世界的两大因素:技术因素与非技术因素

我们都有幸经历了中国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与渗透,由此积累的海量数据将为AI算法提供最具营养的“食物”。我们也有幸见证了科技领域和我们息息相关的两件大事:一件事已经发生,华为高擎5G旌旗,攀上新一代网络信息技术之巅;另一件事正在发生,以百度为“头雁”的中国人工智能平台型公司将执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之牛耳。

华为的故事大家已耳熟能详,百度的新篇章正有待大家的协同参与,中国也最有机会和条件打通AI+5G,形成高质量发展的双引擎。全球顶级科技商业杂志、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主办的《麻省理工科技评论》于2020年6月刊文称,“百度飞桨深度学习平台,正在推动工业人工智能崛起”。最新的《福布斯》杂志则点赞百度自动驾驶的开放模式。时至今日,百度Apollo(阿波罗)已成为全球最大的自动驾驶开放平台,也是国家级自动驾驶开放创新平台。波士顿咨询于2019年底发布的《产业智能化:中国特色AI平台模式》报告,以百度和谷歌为对比样本,得出的结论性判断是,“中国独特的市场环境使企业面临多方面挑战,需要技术和产业价值并重的中国特色AI平台”。当然,百度只是有雄心的中国人工智能技术公司的一个缩影,华为、腾讯、阿里、商汤、旷视等各有千秋,形成共同进化之势。

就像AlphaGoZero经过三天自我训练就可以打败“哥哥”一样,人工智能技术近5年的进步速度非常快。以深度学习为例,从DNN(深度神经网络)发展到RNN(循环神经网络)、CNN(卷积神经网络),再到GAN(生成式对抗网络),它在不停升级换代,并触发新的创新。

只看到技术因素的影响难以理解当今的世界,也难以洞察未来的世界。当今有四项改变世界的非技术因素,无出其右,即泛在连接、泛在共享、泛在融合与泛在协同。

非技术因素往往有“人”这个最能动的主体参与其中甚至主导。“泛在”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意味着逐渐地无时无所不在。未来,你将逐步忽略人工智能的存在,因为它会无处不在。

有人会说:“这不还是技术因素吗?”其实这个判断有其合理成分。现在起作用的非技术因素往往有技术因素的影子,或者由技术因素提供支撑,并在时间和空间上与技术因素叠加融汇、相因相生。一如5G、AI、开放共享、协同生态等技术因素和非技术因素的交织,将催生一个大连接、大空间、大协同的时代。

几经沉浮、让人爱之忧之的人工智能为什么时至今日方显英雄本色?人工智能技术将怎样改变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逻辑,怎样影响我们的生活方式?希望本书的坦诚对话和持续交互能让我们一起距未来更近。

两大因素影响的是“关系”,比如人与机器、人与未来

我们可能会惊奇地发现,“技术”上的去中心化和“非技术”的以“人”为中心化是并行不悖、毫无违和感的。就像本书所阐述的,人工智能的本质是对人的理解。理解才能更懂你,更懂你才能更好地帮助你,助人成长是AI的至高伦理。再如新基建、新型智慧城市、新治理,其出发点是什么?归根结底都是以人为中心、促进人的成长与发展。

AI大脑自身并不代表什么,当AI大脑、智能化的操作系统、开放共享生态组合在一起时,人工智能的场景化才真正有了基础。

世界就是一个“关系”结构。大到天体之间的“关系”,小到人体与细菌的“关系”。微信、QQ、社交电商都是一个个关系结构,一个组织、一个国家、一级政府也是一个个关系结构。全球化是一个关系结构,“一带一路”、命运共同体亦然。

这些大大小小的关系结构一直在发生变化,特别是基于人工智能新一代交互技术实现的万物互联、智能互联、产业智联,泛在连接与泛在感知、泛在交互一道重塑关系结构。人与人工智能可以共同进化,产业与人工智能将共同进化,社会也会和人工智能共同进化。产业内关系的重构、产业之间的融合是不可避免、值得拥抱的。企业等各类组织的边界已然不清晰,未来只会更模糊,所以才更具生态属性,泛在协同才会自然生长。虚拟现实、增强现实与混合现实会改变我们对世界的认知,人的智能与人工智能的叠加、融汇,会为人类、为世界发展打开新空间。人的生存状态、生活方式、合作模式都会改变,虚拟员工、共享员工、项目式合作、兴趣式协作比比皆是,未来人更多地栖息于平台上、生态上,而不是单个组织空间,甚至是否还有“员工”这个概念都值得商榷。就像机器与人之间并非非此即彼、必须你主我从的关系,机器可能是人的数字孪生体、人的智能助手,人工智能是群体智能利用技术因素的映射、升华,将技术原则、技术伦理、技术哲学作为人机协同、超级智能世界的游戏元规则,机器智能和群体智能是可以和谐相处,也可以交相辉映的。

(编辑:应用网_阳江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