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名中学生携小程序亮相腾讯“未来营” 17岁中学生“过招”微信OCR识别
10月25日上午,最终入选的10支队伍进行了真实路演实战。 在创意小程序方向的路演环节,入围项目分别是翻译网络语言的小工具“能不能好好说话”、记录减碳行为的小程序“绿色手账本”、个人时间管理小程序“目标鱼”。 其中,来自北京潞河国际教育学园的柴子轩、但誉平、牟昭羽三位同学联合开发的“目标鱼”斩获第一名。“我们做了一个调研,调研了身边40位同学,发现有80%的人有自己的目标,但仅仅20%的人完成了目标,为此我们做了目标鱼。” 目标鱼面向青少年,设计上采用了有形有趣的管理手段:从目标制定到目标分解,到每日打卡、任务反馈、目标总结等,完成目标后可以收获各种鱼类。帮助青少年解决目标管理缺乏动力、方法和工具的问题。 在AI小程序方向的路演环节,入围的7支战队的参赛项目创意十足:包括通过鸟鸣声音分辨鸟的种类的“神农识鸟”、进口商品AI翻译助手、秃发鉴定小程序“秃然之间”、智能语音电梯、图像识别推荐菜谱小程序、疲劳驾驶检测与预防系统等。 最终,来自深圳中学的李昊轩同学设计的“进口商品AI翻译助手”,赢得了路演的第一名——这是他为爷爷设计的一款小程序,旨在帮助中老年群体,在他们购买到海外商品时,能够进行精准的识别。 昊轩指出,微信扫一扫虽然有翻译功能,但传统OCR具有的限制,包括只能识别横拍文字,同时对单词长度有限制,放到进口商品这种特殊环境下具有一定的困难。“进口商品,包括它的说明书、商标、Slogan都会出现倾斜、扭曲、旋转。同时一些专有名词,尤其是食品、药物会很长,导致传统的OCR识别很困难。我的小程序通过新的模型、新的算法、新的网络,解决了这些问题。”17岁的昊轩戏称,“打败”微信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虽然识别率有一定的优化,但在关键的用户体验上,就是从扫码到出结果是不如微信的,这一点决定了它还有很大的优化空间。” 青少年科技人才的培养是投入方向的长期工作 通过本次星火计划微信小程序未来营项目挖掘出了腾讯星火计划重点培养的科技少年,腾讯将为他们定制培养方案,同时发出腾讯大学实习生offer。统计显示,在首期未来营上,共有20名学生率先拿到了腾讯的实习offer。其中,年级最小的仅13岁,最大的19岁。 同学们纷纷表示,收到顶尖互联网公司的大学实习offer,这种奖励十分有新意。相比惯常采用的奖金、奖品激励,“腾讯的实习生offer,不仅给予了获奖同学新的成长机会,也对于腾讯对于科技人才的吸引起到了助力作用。” 俞勇教授指出,拿奖、获得实习offer,都只是下一步前行的起跑线,而不是终点,“希望你们拿到offer,是为了更好地激励自己走向未来。 青少年科技学院负责人宁朵表示,此次未来营结营之后,还将继续对这些“星火少年”进行跟踪式支持与培养。同时,也会将作品中具有发展性的项目进行进阶孵化,助力引导少年们真正用技术去帮助社会中更需要帮助的人群,用技术的力量为社会带来美好改变。 (编辑:应用网_阳江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