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应用网_阳江站长网 (https://www.0662zz.com/)-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站长资讯 > 动态 > 正文

中国芯片产业烂尾潮背后:有些企业没任何产品,地方就拿出十几亿补贴

发布时间:2020-10-27 01:31:02 所属栏目:动态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导读:(8月下旬,武汉临空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内的弘芯项目建设工地。图/人民视觉) 芯片产业烂尾潮背后的出路 本刊记者/杜玮 发于2020.10.26总第969期《中国新闻周刊》 10月22日,华为手机史上最强大的Mate40发布,然而,因为受美国制裁,这款搭载麒麟9000芯片的

今年6月,半导体界的“明星公司”南京德科玛因资金不足进入破产清算及资产移交程序。德科玛的案例备受关注,其创办人李睿为更因先后在淮安、南京、宁波三地参与创办半导体公司,被称为“投机分子”。

李睿为对《中国新闻周刊》说,2015年,他和曾在中芯国际担任过厂长的夏绍曾一起,与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接洽,希望引进以色列芯片巨头Tower Jazz的技术,在南京建一座晶圆代工厂。筹备期间,因接到了淮安市政府抛出的橄榄枝,二人决定移师,创建了总投资额450亿元、一期投资120亿元的淮安德科玛,后更名德淮半导体。

但据媒体报道,到2019年10月,德淮项目达成的投资只有46亿元,目前基本搁浅。《中国新闻周刊》了解到,当地已成立德淮半导体工作推进小组,负责整体稳定工作。德淮初创后,李睿为因和夏绍增产生矛盾,又回到南京,创办了南京德科玛,一期投资目标总额预计达50亿~60亿元,计划生产电源管理芯片等模拟芯片。但项目自 2017年1月开工后一年多,就出现了资金链断裂,到2019年2月,德科玛筹集到的投资只有2.5亿元;南京项目停摆后,李睿为又带了十几个旧部,在宁波注册了一家不用花大价钱建厂房的芯片设计公司——承兴(宁波)半导体公司。

梳理国内这些烂尾的公司或项目,大多有一个共同特点:项目方极少出资甚至零成本出资。

作为引进南京德科玛的主要参与者,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副主任沈吟龙对《中国新闻周刊》说,实际上,当初引进德科玛,也是因为看到国家鼓励发展半导体产业,这是开发区引进的第一个半导体项目。但当初引进时,开发区提到的一个原则性条件就是政府不作为主要出资方,而是可以配资或提供一些奖励补贴,“德科玛最初希望政府出资二三十亿元,我们说这是不可能的”,这也是德科玛后来转战淮安的重要原因。在德淮半导体成立初期,政府就投资二十多亿元,并且以项目落地方淮阴区政府出资为主。2017年,淮阴区政府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只有25.6亿元。而在日后的投资中,绝大部分都来自于政府。

半导体产业专家、芯谋研究首席分析师顾文军对《中国新闻周刊》说,现在行业里出现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政府出资,亲自下场办企业,缺乏对于半导体行业的敬畏,地方政府真正应该做的是搭平台,做好营商环境建设。顾文军还撰文称,有些轻资产(甚至是无资产)的企业去地方政府落地,没有任何产品,当地就先拿了几个亿甚至十几个亿的补贴。

赛迪智库集成电路所集成电路制造研究室主任史强分析说,现在很多半导体项目上马都有投机色彩。当地政府为了能占得先机,一些项目“低调”上马,甚至带有“神秘”色彩。项目方由于没有实际投入,缺乏和当地深度绑定,可以说走就走,一些项目本身就是为了骗钱。

前述半导体行业资深人士说,半导体行业有着资金密集、技术密集、人才密集的特点,很多地方这几个条件都不具备,宣称的巨额投资又到不了位,因而只有极少数项目能做起来,其他都会烂尾。

沈吟龙说,现在回过头来看,南京德科玛很重要的一点教训就是对项目评估时,只对技术、团队专业背景做了解,忽视了投资的可行性,对项目方募集资金的能力有些“轻信”,这样的教训还是有现实意义的。现在开发区努力做的,是对南京德科玛进行重组,“还是想把Tower jazz这样的跨国公司留住,能把先进生产工艺引进来,这还是值得的”。

低水平重复建设和虚火的市场

根据李睿为和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2015年签订的投资建设协议书,南京德科玛最初想打造的是图像传感器CIS的产业园,号称要填补中国CIS产业空白。CIS芯片可用于手机摄像头、安防监控与车载移动摄像头等,依据对像素、分辨率的要求,分为中低端和高端。李睿为和南京当地的想法是从普通、中低端的入手,再逐步升级。2017年南京德科玛项目重启后,双方又觉得CIS芯片难度仍较高,于是退而求其次,打算先做对工艺要求相对更低的模拟芯片,而CIS的“宏图”率先在德淮半导体实现。

2017年6月,德淮半导体一期12寸晶圆厂主厂房封顶,也在这一年,夏绍曾引进了美国安森美的技术。但据财新报道,2019年底,德淮产品的总销售额仅为2.5亿元。2016年前后,当时仍供职于业内巨头意法半导体的曹韵对德科玛项目有所了解,“当时就觉得匪夷所思”。他认为,国内已经有像上海华虹等企业在做CIS,一些代工厂也有成熟的项目和工艺,德科玛在没有太多专业根基的背景下,贸然进入,不会有竞争力,从国家战略布局来讲也没有必要。

半导体市场扎堆瞄准的另一大产品品类是功率器件。史强说,一些厂家计划或已经生产的功率器件都比较低端,“瞄准市场雷同,技术同质化严重”。在李睿为给记者提供的南京德科玛和宁波(承兴)半导体的生产规划中,都不乏这一门类的产品。史强分析说,有的厂家在相对高要求的功率器件做不出后,会退而求其次,转向工艺水平更低的产品。

曹幻实是茄子(上海)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创始人,担任《芯片揭秘》节目策划人,与业界多有接触。在她看来,现在有太多企业在做功率器件,“相对来说用量比较大,门槛也不高,很多初创厂都会拿这种产品练手,或者先填补产能。”在全国范围内,低水平重复建设的案例屡屡出现。

现在全国遍地开花的还有第三代半导体项目。目前绝大多数芯片以硅为主要原料,而第二代半导体材料为砷化镓。第三代半导体,即所谓化合物半导体,以碳化硅、氮化镓为主要原材料。“严格来说,这不该叫第三代半导体而应叫第三种半导体,第三种半导体并不比前两代先进,也无法替代前两代,只是各有用途,很多项目方拿着第三代半导体的概念忽悠政府。”

(编辑:应用网_阳江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