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 岁他们没被裁员,还做了一家 700 亿美元公司
在整个计算机行业里,云计算是其中发展最快、规模最大、最具活力的市场,SaaS 领域被认为拥有巨大的发展前景。IDC 预计,潜在的市场规模在 2020 年能达到 560 亿美元,2023 年将扩增至 840 亿美元。可以说,Snowflake 所处的「赛道」非常好。 有意思的是,Snowflake 的野心还不止于此。它在招股书里给自己定的市场规模不是落在数据仓库,而是云端数据平台(cloud data platform),后者在 2020 年客户共支出了 810 亿美元。 打破数据孤岛,让协同方的数据流通,无疑是个性感的故事。而做到「云中立」,则使得企业客户不必被单个云服务商套牢,客户不用把鸡蛋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 但 Snowflake 的业务并不是没有局限性。它的短板同样是因为转销商的角色。毕竟,Snowflake 的服务是构建于亚马逊、微软和谷歌几家云巨头的存储和基础设施之上的,轻则被限制住利润水平,重则被这些巨头吃掉。 在招股书中,Snowflake 提到,它依靠亚马逊来运行其大部分基础架构,并承诺在未来五年内斥资 12 亿美元在 AWS 的技术上。但同时,AWS 过去几年中一直在大力投资数据仓库服务 Redshift。 就像一位 Gartner 研究员所说,「Snowflake 的独特性不会持续太久。竞争对手,特别是大型公有云提供商,一直在增加竞争产品,甚至涉足了多云。」另外,一些新兴的创业公司也已经在提供更便宜、更灵活的「开源」替代品,比如 ClickHouse,一个由一家叫 Altinity 的创业公司销售的数据管理系统。 可以说,Snowflake 面临的是「前有猛虎,后有追兵」的形势。 但股神巴菲特显然不会轻易看走眼。在他的投资理念里,「是否拥有核心护城河」是最基础的原则。在这条原则里,包含了「是否有网络效应」这一点。 什么是网络效应?如果产品或服务的价值随着客户人数的增加而增加,那么企业就可以受益于网络效应。网络效应是最难被撼动的护城河壁垒。 Snowflake 在三大巨头的「云」上再搭一个「云」,对客户来说,更低成本,更便利,更自由;而它也成为了一个中立的「平台」,平台的特性自带正向反馈链:客户越多,使用它的服务越多,这些客户就能给 Snowflake 更多的反馈;这些反馈让 Snowflake 能够提供更好的服务。 除了口碑的网络效应之外,Snowflake 底下不同企业互通数据的想象空间太大了。 而一旦这些数据经过互通和融合,创造了巨大的商业和社会价值,那这条护城河就很难再被竞争对手打破,因为积累客户和培养客户习惯的过程非常漫长。 (编辑:应用网_阳江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