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如何破局:内循环,把MADE IN CHINA卖给中国人可不简单
四川蓝漂集团是在全国纸品生产行业排得上前五的企业,2020年1月疫情爆发后,其外贸业务和快递物流受到严重影响。蓝漂以极高的效率找到了京东,当月即达成合作。依托京东强大的数据能力,蓝漂与京东旗下自有品牌“惠寻”开展品牌联合营销,推出C2M反向定制产品——惠寻竹浆本色纸;并打破原有的层层代理模式,做集中式、爆品式的生产和销售。今年京东618当天,该纸品大力度参与促销,开场1分钟销售额就突破200万元。 而此前,2019年,蓝漂的外贸业务年销售额达到8000余万;2020年受疫情影响,上半年下降至2000余万。蓝漂与京东“惠寻”合作后,仅仅半年,惠寻竹浆本色纸的销售额已经突破1.06亿元,不仅弥补了外贸业务销售下滑带来的负面影响,且帮助蓝漂在内销渠道获得显著增长。 从这些案例看来,C2M似乎无所不能,但是,它的核心竞争力又是如何打造的呢? 3.京东C2M模式助推内循环 在研究了诸多案例之后,笔者认为,京东的C2M模式对于提升内循环的效率,有着重要的、基础性的意义。 内循环的改善,并不仅仅是为产能找出路、做促销这么简单。尽管,从这个维度上来说,京东也有巨大的营销优势和发育成熟的体系。 内循环的真正改善应该是双向的,即实现供应链的智能化优化、消费者的定制化消费,而能让两者对流起来的,还需要包括京东的平台能力、供应链能力和物流能力等。 对于供应链优化这个事,笔者认为,京东基本是做到了极致的。很早前和一位京东高层沟通,他有句话让笔者印象深刻:“没有供应链优化的电商就不是好电商。”这句话后来成了笔者很多年评价分析电商平台的生产力是否进步的一个标准,而事实证明也是一个金标准。 从这个角度来说,C2M等于把传统的供应链优化和AI、大数据结合起来,不仅仅是优化过程,而且直接优化结果(产品),并且是动态的。这不仅仅可以生产更多适销对路的商品,也避免了资源和产能的浪费。 对于消费者来说,C2M模式的典型特征是提供了更好的产品、更好的消费体验。目前京东的SKU已经突破了1亿个,如果从传统电商的角度来说,这是一个灾难,是一个供应链和库存管理的难题,但由于C2M的存在,可能每个SKU都是针对一个碎片群体产生的,这样就造成SKU多但不一定库存压力大,这是柔性供应链在得到上游数据加持后形成的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 所以,对于中国的过剩产能,可能未来有两种路子,一种是下沉路径,用低价来消化产能;另一种是C2M的升维路径,用更好的双向定制来避免库存的出现。笔者认为前者可以是序曲,但后者是方向,前者发展到一定的天花板,一定会融合进后者。 让笔者记忆犹新的还有今年疫情期间,京东的物流和药品零售对于武汉的支持,以一个企业之力为国家尽责;而从C2M这件事看出来,其未来发展也是顺应国家战略指向的——中国的产业升级、消费升级、产能升级都可以在其中找到对照。京东切入C2M,不仅仅是改善和丰满了自己的业务矩阵的问题,最终它还是在用技术的力量让这个国家变得更好。 随着国内疫情的阻断,很多人认为复苏已经开始了。但笔者今天看到的一个财经大家的分析很有道理,他说,疫情之后三波浪,第一波是释放流动性救市,这一波已经实现了;但第二波对产业的冲击,包括结构性的调整还没有到来,只有经历这个痛苦的第二阶段,真正意义上去了水分的复苏才将开始。 京东C2M,担子还是挺重的。 (编辑:应用网_阳江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