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伟达开心拿下 Arm,却“惹怒”整个半导体行业
Arm 的影响力不止于端侧(即手机、物联网设备)领域,它已经把触角伸向了云端(数据中心服务器)。本来,主要 ARM 指令集长处是低功耗,不太适合高性能计算,但随着 Arm 最近几年在移动设备上的大规模应用,使得开发者对其算法和软件性能优化越来越充分。此外,开源社区对 Arm 平台的支持,也让把英特尔 x86 架构应用迁移到 Arm 架构成本降低。 虽然整体而言,英特尔主导的 x86 架构依然是云端服务器市场的统治者,份额高达 95%。但亚马逊、Google、高通和华为等厂商,都已经基于 Arm 指令集推出服务器。长期追踪 Arm CPU 销售情况的 Hyperion Research 预计,未来五年里,Arm CPU 在服务器领域的收入复合年增长率为 64.7%。 而对英伟达来说,Arm 架构 CPU 在云端服务器的成长性是其 GPU 的完美补充。2020 年 8 月,英伟达发布的 2021 财年 Q2 (2020 自然年 5 – 7 月)财报显示,数据中心业务(即 AI 落地的体现)第一次超过游戏业务:前者营收为 17.5 亿美元,后者为 16.5 亿美元。这意味着,英伟达越来越倚重数据中心业务。 但数据中心的计算不止于 AI,还有很多其他任务需要用 CPU 来完成。这正是英伟达所欠缺的部分。因此,大多数数据中心的服务器,即使用 GPU 来加速计算,也依然会采用英特尔或 AMD 的 x86 架构 CPU。收购 Arm 后,英伟达得以构建 CPU+GPU 的完整产品组合,面向数据中心销售整套计算系统。 在被视为一类特殊数据中心的超级计算机领域,英伟达收购 Arm 之后更是如虎添翼。英伟达在该市场本身就是优势地位,Top500 中超算中有将近 2/3 采用了英伟达的 GPU 加速计算。Arm 最近几年也是强势崛起,2020 年 6 月公布的超算 500 强榜单中,日本的 " 富岳 " 打败了连续两年的冠军 Summit,成为全球最快的超级计算机。富岳所采用的芯片正是基于 Arm 架构,Arm IP 产品事业部总裁称此为 " 里程碑式的事件 "。 (2020 年 6 月公布的超级计算机 500 强榜单前十) 事实上,英伟达和 Arm 在超算领域的合作早已开始。2019 年 8 月,英伟达宣布其加速计算平台 CUDA 将支持 Arm 架构。这意味着,Arm 架构的超算在软件层面获得了和英特尔 x86 一样的地位。随着英伟达越来越依靠数据中心业务,Arm 势必会在和英特尔和 AMD(同样基于 x86 架构)的竞争中发挥更大作用。 虽然英伟达不会承认,但收购 Arm 事实上相当于树立了更多的竞争对手,不管是端侧芯片厂商苹果、高通、三星和华为海思,还是云端芯片厂商英特尔和 AMD。 CCS Insights 的美洲研究副总裁布拉伯表示,英伟达的交易可能推动芯片公司转向 RISC-V(发音为 "risk-five")。和 Arm 一样,RISC-V 也是一种精简指令集架构,但不同的是它是开源的,由一个非营利基金会支持,不受任何一个实体控制。目前,RISC-V 基金会已经迁移到中立国瑞士,以确保其开源性。在中美贸易越发不稳定的情况下,开源的 RISC-V 对中国芯片厂商来说,显得尤为重要,但要完全迁移到 RISC-V 上也并非易事。指令集和操作系统一样,也依赖于整个生态圈,底层芯片作出改变,上层软件应用也要跟上,RISC-V 才能实现繁荣。 最后,除了英伟达,少数会对这次收购案会感到高兴的,还有 Arm 出售方软银。由于旗下愿景基金的投资失利,软银在 2019 年录得 15 年来的首次亏损,经营亏损达 1.365 万亿日元。面对如此状况,软银不得不通过出售其部分资产来填补投资亏损,Arm 只是其中之一,还有 T-Mobile、软银移动子公司和阿里巴巴等公司的部分股份。 (编辑:应用网_阳江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