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电影学院5G时代电影的发展与变革主题论坛盛大举行
针对5G技术在发行放映领域的革新,韩晓黎会长认为“路演见面会可以在影院与剧组连线,甚至可以拓宽电影院的经营范围,搞一些舞台艺术、演唱会、大型赛事、体育赛事、电游竞技,把闲置的影厅充分利用起来。”孙喆一总裁也在5G技术中感受到新的发展机遇“在5G时代,任何内容都能够接触到付费的观众。这会带来一种思考,促使每个内容公司都去探索如何提升创造力,打造真正的IP,讲好故事。” 整场讨论干货与实例并存,对于电影工业化的归纳与实践,是为之前中国电影产业突飞猛进的十年的深度总结;也是对于5G时代电影未来的展望,更是为今后中国乃至全球电影发展轨迹的探索,是一场紧密结合时代发展碑营的多维度、多元化圆桌论坛。 诸位嘉宾在圆桌论坛深入交流 电影工业化实验室落成 发布最新阶段研究成果 在此次活动中,由北京电影学院未来影像高精尖创新中心与郭帆工作室联合成立的“电影工业化实验室”正式宣布落成。北京电影学院副校长、未来影像高精尖创新中心首席产业研究员俞剑红教授对实验室建立的初衷、目的及研究内容进行了简要介绍,他指出,实验室将聚焦指向电影制作未来发展的前沿性探索与解决当前电影制作基础建设的支撑性研究两个部分,对标好莱坞并结合国内电影的发展现状,为中国电影工业梳理出一整套适合我国特色的制作标准。乌尔善、郭帆、陈思诚、路阳、饶晓志五大导演分别设想了5G 时代的到来对电影制作所产生的改变并拍摄访谈VCR《拐点》助阵“电影工业化实验室”的建立。 随后,俞剑红教授、韩晓黎会长、张伟所长、郭帆导演、制片人龚格尔、MORE VFX 创始人徐建上台,共同启动“电影工业化实验室”,宣布了这一产业研究机构的落成。电影工业化实验室已经在前文所述的两个研究方向产出了第一阶段成果。郭帆导演在论坛现场为大家发布了实验室关于电影“虚拟制片”领域的研究成果,并指出“电影工业化是流程,是分工,是效率。虚拟拍摄其实不仅仅是技术,而是流程的再组合,这需要我们传统观念的改变和不断去探索新的制作实践”。北京电影学院未来影像高精尖创新中心总体研究部副主任、研究员翁旸老师为大家展示了实验室关于“好莱坞剧本格式标准”方面的研究成果,并且向业界发出邀请“电影工业化实验室的落成,是学术研究与产业实践相互融合的一种尝试,也是为推进中国电影工业化进程尽一份绵薄之力。我们希望行业中更多的人关注到我们的研究,甚至加入到对电影工业或者是电影标准和规范研究的进程中来。” 电影工业化实验室落成 论坛结束后,北京电影学院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未来影像高精尖创新中心主任胡智锋教授接受了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中国新闻》栏目的专访,对时下广受关注的中国电影“走出去”及北京国际电影节发展等问题提出富有建设性的设想与建议。北京电影学院副校长、未来影像高精尖创新中心首席产业研究员俞剑红教授了央视财经频道的专访,就电影产业房前所面临的危机、未来发展趋势及机遇等问题表达了重要的观点与态度。 胡智锋教授接受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专访 俞剑红教授接受央视财经频道专访 (编辑:应用网_阳江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