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应用网_阳江站长网 (https://www.0662zz.com/)-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站长资讯 > 动态 > 正文

不要以爱的名义去“伤害”孩子,跟着新东方在线学家庭教育

发布时间:2020-08-22 08:17:52 所属栏目:动态 来源:站长网
导读:前段时间,网络上一个小女孩哭诉反驳爸爸的短视频收获了无数网友的点赞。视频中,站在女孩身边辅导作业的爸爸不停的质问她为什么学习不好,你是没有笔,还是没有本。女孩回答我没有一个好爸爸。随后小女孩一边哭一边控诉道我在爸爸心中就是排在最后一名,

前段时间,网络上一个小女孩哭诉反驳爸爸的短视频收获了无数网友的点赞。视频中,站在女孩身边辅导作业的爸爸不停的质问她“为什么学习不好,你是没有笔,还是没有本”。女孩回答“我没有一个好爸爸”。随后小女孩一边哭一边控诉道“我在爸爸心中就是排在最后一名,他觉得别的小朋友好,去当别的小朋友的爸爸,别的小朋友是要家长的努力和陪伴才能那么好,不像爸爸三心二意的”。

(图片来自网络)

视频下面的网友纷纷留言“孩子说的有道理,我们父母身上的确有很多问题”“这是孩子的心声,家长们真的需要反思了”。

家庭教育是门大学问,但家长们往往难以引起重视,对此有部分网友戏称,“家长需要持证上岗”。新东方在线老师提醒家长朋友们,家庭教育关乎孩子成长,家长不可打着爱的旗号去“伤害”孩子,以下几点尤其需要注意。

父母的唠叨,会让孩子失去耐心。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可能会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为了帮助孩子纠正坏习惯,有些父母会选择跟在孩子后面不停地唠叨。结果,孩子并没有像预料中变得越来越好,反而让亲子关系陷入了困境。新东方在线老师指出,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叫“超限效应”,指的是由于刺激过多、过强或作用时间过久,引起人们心理极不耐烦或逆反的心理现象。在父母长期的唠叨下,孩子做事情会没有耐心,遇到困难,会烦躁不安或容易放弃。因此,在家庭教育中,家长们更多的应该是倾听而不是一味地唠叨。

父母的比较,会让孩子失去自信。孩子成长的路上,有一个共同的“夙敌”叫做“别人家的孩子”。家庭教育中,总有父母习惯于把“别人家的孩子”作为参照系,认为给孩子找到一个追赶的目标,孩子才会上进。殊不知,长期的“被比较”,激起孩子的不是勇往直前,而是“我不行” “我不值得被表扬”的心理暗示。孩子的自信,也会随着日复一日的“比较”,悄悄的溜走,容易自卑,并且会陷入自我怀疑和自我否定的情绪中不可自拔。如果想让孩子更优秀,家长们与其用“激将法”,不如多一些正面的鼓励和赞赏。

父母的溺爱,会让孩子失去进取心。成为父母之后,我们总是在拼尽全力,想要成为孩子坚强有力的后盾,在他们遇到困难时,成为为他们托底的人。但健康的爱,应该有度。爱的本意,是激励和鼓励,是阳光的滋养,是心灵上的富足,而不是行为上的纵容。溺爱下的孩子,长大后会缺乏合作的观念,会不懂得感恩,而且会失去进取心,总想着不劳而获。溺爱不是爱,而是一把裹着“爱的假像”的钢刀,家长们要注意,给予孩子的爱应该是有度的,这样才更利于孩子的成长。

父母的打骂,会让孩子失去规则意识。与溺爱相比,家庭中另外一种极端教育方法是打骂。有的父母认为,打骂是最简单有效,立竿见影的方式。其实正相反,打骂是父母对教育孩子无能为力、缺乏耐心的表现,甚至起不到教育作用。打骂只会伤害孩子,让孩子产生反社会行为、具有侵略性、以及心理健康问题等。而且打骂下的孩子往往更没有规则意识。因为这种教育方式下,孩子们学会的,是根据父母的心情和脸色指标来指导行动,而不是根据“规则”来指导自己的行动。真正的教育都是建立在尊重的基础之上,家长们一定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脾气。

俗话说,没有教育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懂教育的父母。如果父母们想让孩子成为“别人家的孩子”,那自己则先要成为“别人家的父母”,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观察这个世界,体会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用自己的行动去感染孩子,与孩子一起成长。如果家长们想要获取家庭教育方面更多专业性的指导,还可以登录新东方在线官网或者下载官方APP进行了解。

(编辑:应用网_阳江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