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 元一份人脸照片!人脸信息灰色产业超出你的想象
想要根除隐私泄露售卖问题,需要国家政府、企业、个人三方面共同努力,国家应尽快完善公民生物信息保护的法律体系,加快个人信息保护法的立法进程,构建健全的个人信息权利救济和保护制度,明确收集、利用个人信息的范围;在执法方面,加大对企业非法收集和使用公民个人信息的行政处罚力度,提高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违法成本;在政府自身成为人脸信息搜集主体时,政府要有明确的法律依据并遵循合理必要原则,并限制公权力的过度扩张,尽可能较少对公民个人信息权益的侵犯。 企业在采集和使用人脸数据时,应该遵守以下几个原则:用户同意、数据合规使用、透明性、数据安全保护措施、隐私设计、准确性和用户权利、问责制度。公民个人应树立强烈的个人信息保护意识,不随便扫码、注册等。 在个人信息有可能要被采集的时候,个人用户一定要尽可能询问采的原因和用途,是否有合法依据,以及数据搜集方对数据安全的保护措施。同时,不要随便扫描二维码,不要随便把自己的验证码发给别人。 对于已经开通 APP 刷脸验证的小伙伴,看了上面的问题如果有些不放心的话,不妨尝试关停该功能。 05 关闭人脸识别 看到这里,谨慎的小伙伴已经开始准备关闭刷脸授权了吧?以支付宝为例,取消刷脸应用并不是很复杂。 打开支付宝 App,进入 " 我的 " 页面,点击右上角的 " 设置 ",着依次点击 " 生物识别 "、" 刷脸设置 "。 这时,可以看到 App 的刷脸登录已处于开启状态,只需要左滑关闭,并依提示完成余下步骤就可以了。 微信人脸识别的关闭方法也大同小异,大部分正规 APP 基本都提供了方便的关闭功能,毕竟当下很多人都对刷脸验证存在疑问。 06 新技术不妨缓一缓 总结:在移动支付的推动下,刷脸支付崛起很快,或许前面提到的刷脸取厕纸有些夸张,可进出小区、刷脸开门这些应用真的以非常快的速度在普及,可问题是我们真的做好了准备吗? 国家市场监督总局早在 2018 年发布消费警示称,智能门锁的质量安全,直接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家庭财产和人身安全。日前,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组织开展了智能门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发现智能门锁产品在远程开锁和人脸识别方面风险较高,在感应卡识别开锁方面隐患较多,另外在密码逻辑安全、抗电磁干扰、指纹识别等方面程度不同地也存在隐患。 而今年,IBM 在一封呈交美国国会的信件中表示,将停止交付通行的人脸识别和分析软件,并不再开发或者研究相关技术。 信中,IBM CEO Arvind Krishna 称,IBM 坚决反对也不会容忍使用任何面部识别技术,这样的观点或许有些偏激,但参考更多的观点,或许能为我们提供更多的参考意见。 (编辑:应用网_阳江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