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应用网_阳江站长网 (https://www.0662zz.com/)-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站长资讯 > 动态 > 正文

英特尔已成昔日王者,半导体战争的下半场走向何方?

发布时间:2020-08-19 01:22:10 所属栏目:动态 来源:资本侦探
导读:来源:资本侦探 芯片巨头英特尔似乎可以松一口气。 8 月 12 日,半导体市场研究公司 IC Insights 公布了 2020 年上半年全球十大半导体销售排名。其中,英特尔上半年半导体产品销售额 389.51 亿美元,同比增长 22%。 全球前十大半导体厂商的销售额总计 1470

与此同时,因为英特尔在基带专利技术上积累不足,致使手机厂商在搭载 XScale 时需额外配置基带芯片,这增加了手机的生产成本和手机的设计难度。基带技术的优劣甚至会影响到整个处理器的成败,高通便因其强大的基带技术在整个 3G、4G 时代称霸全球通信市场。如今,高通在打赢了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反垄断诉讼的官司后,继续采取专利收费 + 芯片销的商业模式躺赢 5G 时代。

移动端芯片市场前景黯淡的同时,2006 年,英特尔 PC 端业务正遭遇老对手 AMD 的猛烈攻击,市场份额被追平。就在一年前,还发生了一件如今为业界扼腕叹息的事,英特尔第五任 CEO 欧德宁拒绝了乔布斯——希望英特尔为初代 iPhone 提供芯片的提议。

英特尔已成昔日王者,半导体战争的下半场走向何方?

如今回看,英特尔似乎错过了布局移动端芯片的最佳时机,但在当时的英特尔看来,这是一个情理之中的选择:2005 年全球手机应用处理器市场总计仅 8.39 亿美元,而同年英特尔的营收达到 388 亿美元,显然,彼时的移动芯片市场难以满足英特尔的胃口,PC 端市场是英特尔的营收的大本营。

为守住其 PC 端市场的基本盘,英特尔直接砍掉了当时看来并不赚钱的移动通信业务,收缩战线,全力投入 PC 端,自然不会考虑额外分出研发团队和生产线为当时的苹果生产手机芯片。

放在当时的背景下看,砍掉移动端业务全力固守 PC 端阵地似乎是不坏的选择,英特尔也的确因此保住了 PC 端 CPU 市场第一的地位,再次胜过 AMD。但错过历史窗口期后,英特尔重回移动芯片市场变得异常艰难。

在此之后,2008 年,英特尔尝试通过 Intel Bonnell 微处理器架构开发 Atom 来重启移动芯片市场,但因市场定位不清、高能耗问题未改善、基带技术不过关等多种原因,Atom 系列产品在手机、平板和低成本 PC 间游移,始终未能打出一片天地。2019 年,随着高通和苹果的和解,英特尔将 5G 业务卖给苹果,彻底退出了移动基带市场。

而在移动互联时代步履蹒跚的英特尔面临的残酷现实是,PC 市场份额不断萎缩,而移动互联芯片的领地不断扩大。支撑英特尔高速成长的市场底座发生了变化,英特尔因此陷入尴尬之中。

就在英特尔在移动芯片市场步步败退之际,ARM 正在移动互联时代乘势生长。

成为巨人的 ARM

如果说英特尔是 PC 时代的 " 霸主 ",那么 ARM 则登上了移动终端时代的 " 王座 "。

ARM 最初的简称是 Acorn RISC Machine。Acorn Computer 创立于 1978 年,总部位于剑桥,由 Andy Hopper,Chris Curry 和 Herman Hauser 创建。

在英特尔 Intel x86 构架统治 PC 的时代,Acorn 向 Intel 申请 80286 处理器样片,但遭到拒绝,无奈之下,Acorn 选择自研处理器。

英特尔已成昔日王者,半导体战争的下半场走向何方?

1983 年 10 月,Acorn 启动了代号为 Acorn RISC 的项目,由芯片生产公司 VLSI Technology 负责生产。1985 年 4 月 26 日,VLSI 产出第一颗 Acorn RISC 处理器 ARM1。为了避免与当时市场上的巨头竞争,ARM 选择了 low-cost, low-power 和 high-performance 的设计理念,这恰恰踩中了智能手机的需求。

尽管在此后多年发展中,因为移动智能终端迟至 2008 年之后才出现爆发式增长,ARM 的经历一度非常坎坷。但正是在英特尔等巨头的阴影下,避开巨头锋芒的 ARM 伴随移动智能终端的兴起,悄然成长起来。

最新数据显示,ARM 公司在全球拥有 1000 多家处理器授权合作企业、320 家处理器优化包和物理 IP 包授权伙伴,15 家架构和指令集授权企业,全球 95% 以上的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都采用的 ARM 架构的处理器,ARM 每年的出货量从 2013 年的每年 100 亿台上涨到现在每年的 200 亿台。

英特尔已成昔日王者,半导体战争的下半场走向何方?

如果仅仅从数字难以感受 ARM 公司在市场受到的追捧程度,那么看看 ARM 的对手英特尔、高通、西部数据、SK 海力士等对 ARM 竞争对手——致力于将开源半导体技术商业化的 SiFive Inc ——的扶持就可以感受出 ARM 之于业界的重要性。

能在巨头中突破重围,与 ARM 的模式有很大关系。

ARM 的崛起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放弃了传统 IDM 模式的大包大揽,使众多厂商可以在其指令集内继续设计和创新。ARM 公司根据芯片设计公司不同的需求和能力,提供了三种不同的对外授权模式:

一是处理器的 IP 授权模式。ARM 将该 IP 专利授权给买下设计的公司,公司可以直接按其设计方案生产。

二是处理器和物理 IP 的授权模式。此种模式下企业需严格按照 ARM 规定工艺流程来生产芯片。

三是架构和指令集授权。这是自由度最高的授权模式,三星、苹果、华为等实力雄厚的手机厂商可以在 ARM 架构下自行设计和优化芯片。

其中,RISC-V 指令集更为激进,直接基于 RISC 原则开源指令集架构,允许任何人设计、制造和销售 RISC-V 芯片和软件而不必支付给任何公司专利费。阿里巴巴旗下的半导体公司平头哥 2019 年研发的玄铁 910 处理器便是采用的 RISC-V 架构。

而以英特尔为代表的 IDM 模式,承接了芯片从设计到制造到封装的所有环节。在集成电路行业发展的早期,企业一般都是用这种大包大揽的 IDM 模式。在移动终端领域中,低成本、微利润的处理器是无法支撑这一重度投入模式的。

ARM 公司开创的授权模式,将芯片的架构、设计和生产分开,它激活了全产业链的活力,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和新工艺迭代的速度,也降低了生产成本,从而形成了日益繁荣的 ARM 生态。

也就是说,轻装上阵的 ARM 能够跑得比庞大的英特尔更快,最终成为了英特尔的心腹大患。

(编辑:应用网_阳江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