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 Galaxy Buds Live 体验:加入了主动降噪之后,「真 · 降噪豆」香吗
所以我们把重点还是放在另一个大家期待已久的功能——主动降噪。 主动降噪,对于真无线耳机来说本来不是什么必备技能,第一个正经主动降噪的小鸟 Tirck Air+ 也没有引起什么波澜,直到 AirPods Pro 的出现,直接真无线耳机的主动降噪能力拉倒了一个新的天花板。 最近一年出的真无线耳机,只要定位比较高端一些的,或多或少都具备一定的主动降噪能力,但对于口碑本就不错的三星来说,越晚推出主动降噪功能其实越有压力。 Galaxy Buds+ 哪都好,声音好听,续航够顶,一向被诟病的延迟问题也有了游戏模式作为解决方案,唯独没有万众期待的主动降噪。 当时我就觉得三星可能是在复制苹果的套路,Galaxy Buds+ 只是一款小升级改款,很快就会有带有主动降噪的新款曝光,而且估计会采用不一样的设计,后来果然也找到了一些蛛丝马迹。就是你们今天看到 Galaxy Buds Live。 环境音和主动降噪的矛与盾 关于主动降噪的效果我得先声明:在一款半开放式耳机上,你是绝对无法得到和入耳式耳机一样的密闭性与降噪效果的。 预防针先打了,我们实际看看 Galaxy Buds Live 的主动降噪能力如何。官方描述为能够消除 97% 的低频噪音,听起来还蛮强大的感觉。问题是这个低频要多低?直接上地铁体验就是了。 ▲ 图片来自:am New York 结论是,Galaxy Buds Live 可以很不错的消除第一种噪声,但对于剩下的噪声无能为力,加上半开放式的设计,除了最低频噪音被消除掉,剩余的噪音会完全不受阻隔一样进入你的耳朵。 这种感觉不像 WH-1000XM4 或者 AirPods 一样让你觉得整个环境都变得安静了,而是感觉环境声音的某些部分(低频)被一刀切掉了,略微有点点怪异。另外在被动降噪几乎没有的情况下,Galaxy Buds Live 自然也不具备环境音模式。 这对于降噪功能设计了一个很极端的场景,当环境中没有中高频的噪音,只有低频噪音时,Galaxy Bud+ Live 的主动降噪才能够发挥最大效果。我很难找到一个真正适合发挥 Galaxy Buds Live 主动降噪能力的场景。 上一代 Galaxy Buds+ 有着单次 11 小时的恐怖续航能力,直到现在我也不知道三星是怎么做到的,但弱点的是盒子只能提供一次充电。 Galaxy Buds Live 的续航终于回到了我们常规的认知,耳机本体最多能够连续使用 8 小时,打开降噪的情况下是 6 小时。另外充电盒会提供额外 20+ 小时的续航时间,充电 5 分钟可以使用约 1 小时,除了有线充电外自然也支持 Qi 无线充电。 如果让我选择在哪使用 Galaxy Buds Live,我的选择一定是在非常安静的环境,这个时候 AKG 优秀的调音才能被发挥出来。而主动降噪功能,除非你周围有特别规律的低频噪音,不然我还是建议直接关掉使用,这样续航还可以再长一些。 总的来说,我觉得三星还是不该选择在非入耳式耳机上加入主动降噪,因为一方面你要降噪,另一方面你又允许环境音全部进来,这本身就有些矛盾了。 但如果你是想要一款像 AirPods 一样,佩戴感不错,同时又不会影响你对周遭环境的注意,并且你使用的是三星手机,那 Galaxy Buds Live 就适合你。 (编辑:应用网_阳江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