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世纪互联蓝云:从微软背后的“隐形人”到“新基建的云伙伴”
和很多云厂商不同,世纪互联蓝云自己不做云,是一个云服务商的角色。据世纪互联蓝云的高管透露,早年间,世纪互联也曾想过自己做云,但是当时评估后放弃了,选择保持中立的态度,做云的赋能者,帮助云的产品落地。 现在看来,正是这种“中立”的立场,让世纪互联蓝云在云计算市场具有的独特的标签,成为“新基建的云伙伴”,也让蓝云有了最大的开放性,能够构建起云服务的生态,更好地服务客户。 刘启航认为,中国市场上活跃的云计算企业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头部企业,如国内的阿里云、腾讯云、华为云等,国外的微软Azure、亚马逊AWS等,他们提供公有云服务在生态系统中形成很好的黏度;第二类是金山云、浪潮云、天翼云等,他们有自己的企业服务平台或自有客户渠道;第三类是在通用服务商,有更开放、更透明的系统性服务能力,通过特定的服务价值对特定的市场产生很强的黏性。 世纪互联蓝云就是第三类的典型代表,如果说第一类和第二类更多的是“建”,是帮助客户上云,建设云的基础设施,那么世纪互联蓝云更多的是“用”,让客户真正将云用起来,将投资转化成为实际的经济动力。新基建,既需要阿里云、腾讯云这样的“新基建云设施”,也需要世纪互联蓝云这样的“新基建云伙伴”。 “这个转化过程中有两点至关重要,一是如何让企业更方便地使用这些资源;二是如何让资源和需求的对接方式更加智能。” 刘启航这样说。 值得注意的是,开放的世纪互联蓝云也在不断扩大云生态,链接起更多的合作伙伴。“云睐”,就是其推出的一站式云生态服务平台,通过连接国内外云解决方案提供商、服务提供商和经销商,汇聚多方云资源,为客户提供一站式的解决方案。和一些行业大平台入驻高门槛、高费用不同,云睐零成本入驻,还具有线上咨询功能、支持对接API接口、自动推送解决方案、丰富的增值服务等特点,可以让中小解决方案提供商在新基建大潮下加速投入市场。 这是一个推动世纪互联蓝云乘法效应增长的“飞轮”:世纪互联蓝云用多年运营微软Azure积累的经验和能力,或者赋能合作伙伴、让他们具有云的服务能力,或者赋能国外云厂商、让他们落地国内市场,进而给客户提供更强的服务,让他们真正将云用起来,而这会让微软Azure在国内水涨船高,而世纪互联蓝云也将能获益匪浅。 总而言之,疫情的倒逼、新基建的催化,以及企业从全面上云到充分发挥云效能带来的SaaS爆发,让世纪互联蓝云具备了“天时”;在运营微软Azure过程中所积累的能力和经验,让世纪互联蓝云同时具备了国际视野和本地洞察,此为“地利”;中立、开放的世纪互联蓝云,用云生态赋能、链接越来越多的合作伙伴,则构成了云服务的“人和”。 当天时、地利、人和齐聚,世纪互联蓝云这个隐藏在背后的“隐形人”注定将在云服务爆发的当下展翅高飞、乘风破浪,成为“新基建的云伙伴”。(作者: 闫跃龙) (编辑:应用网_阳江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