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手机最有存在感的部分,其实在侧边
到现在,你在 Note10、S20 和 Note20 等近两年的三星旗舰机上,已经看不到独立 Bixby 键的身影了。对三星来说,去掉这个多余的设计,大概是一个比让它变相留下来更好的选择。 ▲ 诺基亚 5310 侧边的播放器控制键,曾一度是很多音乐手机的标配。 事实上,很多存在于功能机时代的侧键,会在智能机中被淘汰,大多都是出自对机身内部空间的考虑,但更重要的是,触摸屏也带来了另一种简单、直接和高效的替代方案。 手势操作的便利性自然不用多说,随着手机系统的成熟,现在我们靠下拉控制中心、负一屏等界面,也能快速和关闭开启某项功能,专门去设计一颗物理按键的理由已经不再充分了,会用它的人无非是那些重度用户,或者纯粹的极客。 就算是经常会用到的拍照、音乐控制等,大部分系统都默认将它们放在了锁屏界面上,操作效率并不会比按一颗物理按键要差。 侧键走向「一键多用」的时代 一个好设计不仅仅是我们所能看到的部分,虽然快门、滚轮等侧键消失了,但是像音量键、电源键却能够继续留下来,并没有被触屏、压感设计等取代。 这显然和我们平时超高的使用频次有关。 统计机构 AppOptix 曾做过一次数据统计,它们发现,Android 手机用户平均每天要解锁手机 65 次,若是去掉 8 小时的睡眠时间,意味着我们平均每 15 分钟就要点亮一次屏幕。 而这个操作,基本都得靠电源键来完成。 ▲ 实体侧键的一个不起眼的价值:这一两个凸起也是我们辨识手机上下方向的存在 音量键也是如此,在平日里的影音娱乐、通话等场景中,受到身边不同环境的影响,我们总需要手动来调节音量大小。可以说,这些使用场景都赋予了它们留在手机侧边的权力。 不过,抛开它们的使用频次不谈,音量键和电源键其实也在随技术革新,改变了自己原有的功能性。 尤其到了现在,这两个按键的功能早已不是命名所指代的那么简单,而是逐渐走向「一键多用」的设计。 我记得在几年前,小米手机 1 上就有一颗「米键」,定位就是手机上的「多功能键」。它能让用户在设置里自定义短按的操作,而长按则是调用相机拍照,这其实就是让侧键承载起多个复合的功能。 ▲ 在智能机上,侧键的功能性不再单一,而是可以被自由定制 这种「一带多」的设计,也逐渐运用在了锁屏键和音量键上。所以现在的音量键除了用来调节声音外,在拍照时还可以充当快门,或是和电源键一起进行截屏。 而在开关机的概念被淡化后,原本手机上的电源键,现在也更多被用于「上锁、解锁」的操作,同时也能根据长按、短按或是双击来指向不同的操作。 ▲ 智能手机走向全面屏后,音量键和电源键也集成了更多的复合操作。图片来自:The Mac Observer iPhone 的锁屏键就是很好的例子,自从 iPhone X 迈向全面屏设计后,原本长按 Home 键呼出 Siri、双击 Home 呼出 ApplePay 的功能,就都改成靠电源键来实现,以至于开关机操作还需要配合音量键才能实现。 也是从这时候起,iPhone 的电源键变得比之前更大了,长度几乎是原来的两倍,就是为了让用户更方便地使用移动支付、语音助手等服务。 ▲ Android 11 将智能家居的控制界面整合到电源键菜单中 在最新版的 Android 11 中,Google 也将智能家居设备的控制面板,整合到电源键的「长按操作」中,目的也是让电源键发挥出更多的作用。 可以说,这种通过系统来实现按键复合功能的特性,赋予实体按键操作可编程、可定制化的空间,肯定也会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我们的手机上。 在可预见的未来数字时代,为按键寻找到这样的新型交互形态,可能比讨论它们本身的存在价值更加重要。 (编辑:应用网_阳江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