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贴膜的新命运从 iPhone 12 开始?
文 | 雷科技 leitech 众所周知,iPhone 12 的设计思路将回归方正造型,但近日还有一个消息可能会让果粉们开心:知名爆料者 "Apple Lab" 发布推文称,iPhone 12 所有型号都将采用纯平面玻璃设计,取消自 2014 年使用至今的 2.5D 弧形玻璃。 在曲面屏和瀑布屏大行其道的当下,苹果的这一 " 复古 " 举动,背后是商业和设计的双重考量。 贴膜 Boy 的福音 其实,iPhone 6 的弧形前面板设计并不是苹果首创,早在 2012 年的 Lumia 920 上,诺基亚就采用了 2.5D 玻璃前面板,来贴合整机的弧形设计。在之后,随着手机尺寸的不断增大,越来越多的厂商开始重视大机身的手持舒适度,弧形前面板也成为了各厂家的标配。 客观来讲,弧形前面板确实在视觉效果和手感上都要胜过平面前面板,但对于 " 贴膜 Boy" 来说,这并不是一件好事。 由于 iPhone 6 采用了弧形前面板的设计,作为当时手机市场上少数能通过周边配件盈利的重要机型,贴膜市场也迅速对 iPhone 的弧形前面板进行研究,宣布 "3D 全贴合 " 钢化膜已经进入量产阶段,预计在几个月内就能做到完美贴合。 在全面屏风潮出现后,屏幕的视觉体验被提升到了更高的优先级,就连中端产品也在逐渐更换为弧面前面板。但过了六年,我们在大街上看到的手机贴膜,依然是以 " 缩圈式 " 贴膜为主流,在后续的安卓机型上,我们也很少看到 "3D 全贴合 " 钢化膜的身影。 "3D 全贴合 " 钢化膜消失的原因有三,一是成本,相较于原来的平面钢化膜,3D 钢化膜要用到热弯工艺,来适配手机的弧面前面板。普通钢化膜的成本在一两元左右就可以搞定,做一个热弯膜成本至少翻三倍,算上快递、人工、包装等费用,至少要二十元以上才能搞定,这还是占了 iPhone 出货量大的功劳。 近年来,一种名为 " 冷雕 " 的工艺也开始流行起来,它规避了热弯工艺带来的曲率误差、玻璃变形(热弯对于温度控制要求较高)等问题,而是直接采用 CNC 打磨来形成精确的曲率。但由于玻璃本身较为脆弱,冷雕在生产过程中也很容易导致 " 崩边 " 的问题,降低了生产良率。 其二就是易碎性,相较于传统的平板手机膜,3D 钢化膜的主要受力点在于边缘。一般来讲,为了保持手感和屏下指纹的精准性等要素,钢化膜的厚度一般都在 0.3-0.4 毫米左右,而弧形边缘会进一步缩小钢化膜的厚度,导致 3D 弧形钢化膜的易碎概率大大高于平面膜,从淘宝的相关产品评论中也可以看出,其碎屏的风险并不低。 第三就是装配难度,目前的 3D 钢化膜为了避免白边和贴合的问题,都会采用特殊处理的胶层(如 UV 胶等),但这样又提升了贴膜的难度。如今的全覆盖贴膜,一般 都会有专门的退换货处理运营,以及附赠 " 贴膜神器 ",这也让一款有着疏油层、全覆盖的 3D 钢化膜价格达到了上百元。 可以说,2.5D 前面板设计的出世,确实让大屏手机有了更好的手感以及视觉观感,但对于热衷贴膜的用户来说,它的出现反而降低了使用体验,带来了尴尬的贴膜体验与更高的维修成本。 后来的 " 瀑布屏 " 热潮,更是打醒了部分消费者,当手机屏幕也开始大曲率弯折的时候,曲面钢化膜所遭遇的易碎等问题,也终于在手机屏幕上复现。只顾外观、不顾实用性的设计语言,开始被消费者反感。 不可否认的是,这次 iPhone 传统设计的回归,让钟爱全覆盖的贴膜人士有了用武之地。但苹果大刀阔斧地改变 iPhone 的设计语言,又是为何? 传统设计语言的回归 在之前的 iPhone 设计语言中," 曲线 " 一直是 Jony Ive 的主旋律。在他入职苹果前的作品中,就可以一窥他对于曲线的热爱,他的好友,Apple Watch 的设计师之一 Marc Newson,也是一位曲线设计的爱好者。 (编辑:应用网_阳江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