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从未停止——第九届“中国软件杯”初赛云端评审圆满结束
马振烁提醒参赛选手:“决赛与初赛的不同之处是,决赛会提供一些全新的高清的交通各类场景的视频来测试,所以希望能够入围决赛的队伍首先要提高自己作品的泛化能力和普适性,同时继续完善作品的功能性,展示能力,用户使用体验等以取得更好的成绩。初审中看到很多作品在场景功能上的设计较为趋同,只有在功能性和创新性上多花些心思,才会让作品更具有竞争力。还有些作品功能做出来了,但是实际展示比较混乱,结果也不明显,决赛要尽量避免这种情况。” 王浩军表示,很多参赛者都把作品重心放到了UI上,但是作为一个应用软件,功能实现才是最重要的。像批量传输、Seafile、Ftp等私有存储的对接功能,被很多参赛者忽略了。希望参赛者能将重心放在功能实现上。希望决赛的作品能给出详细的编译、部署文档,能够直接做成Deb和Rpm包更好。 对于功能实现已经比较完善的作品,除优化展示界面外,评审教师还提出如下建议。 倪庆剑老师给出三点建议,重视客观指标、规范文档、精简视频。第一,如果题目中有明确、客观指标的要求,团队在设计算法时必须达到,否则要调整算法和策略。第二,规范文档,比如图、表、公式、参考文献等,可以请指导教师把关。第三,如果视频答辩,一定要精简视频长度,简要说明使用的方法、亮点和创新点,进行功能展示。 “中国软件杯”大赛自举办以来就得到企业、高校及相关主管部门的高度关注。九年来,大赛共吸引了来自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近千所高校的数万支队伍参赛,切磋技术,汇聚成创新发展的磅礴力量,推动产学互动走向深入。大赛聚集了国内百余家软件骨干企业,吸引了数十万余支高校团队参赛,在推进产教深度融合、深化校企协同育人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大赛及时把产业前沿技术、行业最新标准带到比赛中,使高校的人才培养更加符合产业发展的需求,有效促进了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大赛始终坚持赛题原型全部源自软件骨干企业实际需求,致力于引导在校学生积极参加软件科研活动,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的提高,参加“中国软件杯”大赛的选手们实践能力更强,在工作后能更快地融入企业,知识的体系也更加健全。大赛的举办也加深了教育者对新业态的深层理解,不断引导办学模式、培养模式、教学模式改革与发展,对保持软件产业持续健康快速的发展、促进产业转型升级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 据大赛组委会介绍,大赛由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部、江苏省人民政府主办,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江苏省教育厅、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信息技术新工科产学研联盟承办,由中国信息化周报、南京江北新区产业技术研创园、江苏软件产业人才发展基金会、南京市软件和信息服务集群发展促进机构、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执行。 第九届大赛全国总决赛将于8月中下旬在线上举行。届时将对决赛全程进行全网直播。部分获奖选手将受邀参加第十六届中国(南京)国际软件产品和信息服务交易博览会,并在9月6日的开幕式上接受表彰。 (编辑:应用网_阳江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