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生直呼“想不到”的高考作文 一起学网校名师有诀窍:关注时代主旋律
全国卷II依然是新材料任务驱动型作文。材料是多则材料:第一则是墨子和英国诗人约翰多恩关于个体与他人及社会关系的名言;第二则是疫情期间国际社会援助中国物资上的寄言,表达了世界人民对中国的支持;第三则是印在中国援助其他国家物资上的话语,寄托着中国人民对世界的祝福。 三则材料理解难度不大,审题重点要放在提炼其共同内涵上,即在当今社会个体与他人、国家与国家之间水乳交融、休戚与共、密不可分的关系。 审题的难点依然是对任务驱动的把握。“‘世界青年与社会发展论坛’邀请你作为中国青年代表参会”限定了思考主体的角色定位即“写作者”要把自己设定为参加“世界青年与社会发展论坛”的代表身份,同时明确了具体的写作任务情境,即“世界青年与社会发展论坛”;“发表以‘携手同一世界,青年共创未来’为主题的中文演讲”,对演讲主题做了明确的界定,即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前提,表达“青年”在共创未来方面的历史责任与时代担当,其实质依然是个人与社会时代发展的关系问题;“写一篇演讲稿”对体裁做了限定,要求要符合演讲稿的写作格式(必须顶格写称谓语、问候语。然后开始正文)。 内容上要联系生活实际(结合材料二三),要有说服力和感染力。语言通顺流畅,有口语化的特点。 这个题目在文章立意方面界定非常清晰,考生一般不容易跑题,但在体现任务驱动方面可能会犯以下错误:一、思考主体的角色定位不准,要突显“中国代表”的立场和应有的思想水准;二、容易写的空泛而大,不能够立足于现实生活,可能会忽略小我与社会的关系;三、有些考生可能会犯格式上的错误。 全国III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人们用眼睛看他人、看世界,却无法直接看到完整的自己。所以,在人生的旅程中,我们需要寻找各种“镜子”、不断绘制“自画像”来审视自我,尝试回答“我是怎样的人”“我想过怎样的生活”“我能做些什么”“如何生活得更有意义”等重要的问题。 毕业前,学校请你给即将入学的高一新生写一封信,主题是“如何为自己画好像”,与他们分享自己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深度评析: 全国卷Ⅲ是新材料任务驱动型作文,材料以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无法直接看到完整的自己”这一现象为前提,指出“在人生的旅程中我们需要寻找各种‘镜子’,不断绘制‘自画像’来审视自我”是解决如何认识自我的途径。这个材料贴合现实生活实际,是高中生在生活中经常会碰到的问题,很“接地气”。 重点是对“镜子”和“自画像”的认知。“镜子”可以是各种“他人”,可以是外界对你的各种评价,也可以是社会和时代对个体的期望与要求。“自画像”可以是自我反思、自我的人生设计(短期奋斗目标或长远人生规划)。 材料的解读并不能明确写作的方向,审题的重点依然要放在对任务驱动的把握上。首先是角色定位,“写作者”是高三毕业生,“读者对象”是即将入学的高一新生,主题是“如何为自己画好像”,分享自己对高中三年人生阅历的感悟和思考,体裁是书信体。 文章立意要以个体的经历与体验为主,分享自己找到了哪些“镜子”,自己有什么样的“自画像”,文章的重点要放在“如何为自己画好像”的“好”字上。这个题目界定了体裁、写作主体、写作对象,但在内容立意上是开放式的。“镜子”与“自画像”只要是“好”的、对成长有益的、充满正能量的、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都可以。 考生写作时可能会犯的错误是:一、写作主体不明确,不能突出“我”“高三毕业生”即文章不以个体的经历、感悟、思考为主;二、文章内容空泛、不具体。“镜子”“自画像”可能会不够具体、明晰,缺乏可行性;三、可能会忽略书信的对象,缺乏文章写作的目的性;四、书信体格式上的错误。 (编辑:应用网_阳江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