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华为相惜的中芯国际:卧薪尝胆之路才刚开始
唯有仰望星空、脚踏实地,才能有厚积薄发的一天。 作者丨建国 邮箱丨 tangjianbo@pingwest.com 来源丨人民数字与品玩联合出品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中芯国际从 6 月 1 日在科创板提交 IPO(首次公开募股)申请获得受理,再到 6 月 29 日获得注册批文,仅用了 29 天时间,一路绿灯,刷新科创板一系列的审核速度纪录。 作为中国大陆芯片制造龙头企业,中芯国际此前在纽约和香港两地上市,于 2019 年 6 月从纽交所退市。根据中芯国际招股说明书,此次中芯国际拟发行不超过 16.86 亿股新股,预计募资 200 亿元人民币,该数字创下到目前为止科创板申报企业中计划融资规模的最高纪录。 根据业内人士预测,在完成注册之后,中芯国际将经历路演、询价、网上网下发行申购等多个环节,大概需要 13 个工作日。也就是说,7 月 22 日之前我们有望见证中芯国际在 A 股上市。这家被看作华为最强 " 备胎 " 的企业,似乎要铆足马力向前追赶。 中国第一,全球第五 中芯国际于 2000 年在上海成立,由 " 中国半导体教父 " 张汝京创办,是目前全球领先的晶圆代工厂之一,也是国内规模最大、工艺最为先进的集成电路晶圆代工厂。来自拓墣产业研究院发布的 2020 年第一季全球前十大晶圆代工厂营收排名显示,中芯国际排名全球第五,占总市场份额的 4.5%,前四名分别是台积电、三星、格芯与联电。 招股说明书显示,中芯国际主要为客户提供 0.35μm 至 14nm 多种技术节点、不同工艺平台的集成电路晶圆代工及配套服务。同时,中芯国际是中国大陆第一家实现 14nm FinFET 量产的晶圆代工厂,并占中国纯晶圆代工市场份额的 18%,位列中国大陆企业第一,但与台积电的 56% 市场份额相比,还是有一定的差距。 此次中芯国际回 A 股计划募资 200 亿元,他们预计将 40% 用于 12 英寸芯片 SN1 项目、20% 用于公司先进及成熟工艺研发项目储备资金,最后剩下 40% 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其中 12 英寸芯片 SN1 项目由中芯国际旗下的中芯南方工厂负责,中芯南方的产线工艺平台定位为 " 先进工艺平台 ",目前专注于 14nm FinFET 及以下先进工艺的芯片,是国内第一条 14nm 及以下先进工艺的产线。但截至 2019 年 12 月底,该产线仍处于试生产阶段。因此中芯国际计划投入 80 亿元到其中,无疑是为了提升该产线的产能。 200 亿元在多数人看来都是一笔不小的巨款,而这一数字也堪比中芯国际一年的营业收入。在 2017 年到 2019 年过去三年里,中芯国际营业收入分别为 213.9 亿元、230.17 亿元和 220.18 亿元。 事实上,在中芯国际 0.35μm 到 14nm 多项业务里,14nm 被提及次数最多,但由于 14nm 工艺先进,投入时间较晚,到 2019 年 Q4 才正式量产,14nm FinFET 贡献的收入还远不如其它部分业务。中芯国际 2019 年年报称,14nm 贡献了 2019 年 Q4 季度约 1% 的晶圆收入,2019 年,14nm/28nm 总共占到总营收的 4%。 为什么要砸堪比自己年营业额的资金到 14nm 工艺中去?这是中芯国际目前最先进的制程工艺,也是它们追上前列的重要点之一。其 2019 年年报中还提到,14nm FinFET 技术进入量产后,预计在 2020 年稳健上量,同时第二代 FinFET 的开发状态稳定,客户导入也顺畅。该制程工艺可应用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物联网、车载芯片等领域。 面对当前各行业的高速发展形势,14nm 对于中芯国际是机遇也是挑战,一方面来自 IHS 统计预测,14nm 及以下更先进制程的晶圆代工市场,预计 2024 年全球市场规模将达 386 亿美元,2018 年至 2024 年的复合增长率将达 19%,增长速度较快。另一方面中芯国际刚在 14nm 上起步,面临着扩产和下一代工艺研发的难题。 研发投入占比行业第一 芯片行业的前进始终离不开科研,而科研是一项 " 板凳要坐十年冷 " 的事业,它需要大量的资金、人才和时间的投入。 在当前的国际形势之下,国内产业链强调自主可控,中芯国际正在担起国产芯片崛起的重任。中芯国际提交 IPO 申请获得受理之前得到了国家大基金的力挺。5 月 15 日,中芯国际发布公告称,国家集成电路基金二期和上海集成电路基金二期将分别向公司附属公司中芯南方注资 15 亿美元和 7.5 亿美元,合计约 160 亿元人民币。 中芯国际表示,由于预期先进制程的市场需求持续急增,他们将产能由每月 6 千片增加至 3.5 万片,以满足未来的集成电路晶圆代工生产需要。 而中芯国际在过去三年里,也在大力投入研发。2017 年到 2019 年内,中芯国际研发的投入分别为 35.76 亿元、44.71 亿元与 47.44 亿元,对比总营收,研发投入占营收比分别达到了 16.72%、19.42% 与 21.55%。尽管每年营收增速不太稳定,但中芯国际的研发投入仍然保持了一定水平的增速。 中芯国际的研发投入比例相比较其他企业而言,已经高出一倍多,同行业普遍的研发投入占比在 8% 左右。以排在中芯国际前一位的联华电子为例,2017 年到 2019 年的研发投入占总营收比例分别为 9%、9% 和 8%。 在专利方面,截至 2019 年 12 月 31 日,登记在中芯国际及其控股子公司名下的与生产经营相关的主要专利共 8122 件,其中境内专利 6527 件,包括发明专利 5965 件;境外专利 1595 件,此外公司还拥有集成电路布图设计 94 件。 此外由于逐年的研发投入增加,中芯国际的研发人员与总员工人数占比也在不断提高。招股书显示,截至 2019 年 12 月 31 日,中芯国际共有员工 15795 人,其中研发人员 2530 名 ,占公司人数的 16.02%,公司内硕士及博士人员占比为 20.52%。2017 年和 2018 年研发人员占比分别为 10.95% 和 11.86%。 付出比同行更多的努力,奠定了中芯国际在国内龙头地位的基础。在这个行业里,长期且稳定的巨额资本投入与大量经验的积累,只会让领先的人更领先。 目前全球能够提供 14nm 技术的纯晶圆代工厂仅有 4 家,在上一代 28nm 制程工艺时代,还有 5 家。这表明了在制程工艺不断升级的过程中,已经有企业开始逐渐退出了竞争。 (编辑:应用网_阳江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