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黑苹果」的人,可能才是最忠实的果粉
一位叫蒋古申的大学生每天会花 2-3 小时在修改「黑苹果」的代码,因为安装过程中会遇到无数不知名的错误。他表示「解决安装过程中的那一个个 bug 带来的快感,已经超越了我对苹果系统的好奇和想使用它的欲望。」 ▲ 图片来自:reddit 其实很多热衷于「黑苹果」的用户,并非买不起 Mac ,反而本身就是资深的 Mac 用户。 经营着一家网咯设计公司、同时也曾是一位喜剧演员的 Paul Chato,使用苹果产品的历史已经有 30 多年,但他也在 YouTube 上公开为「黑苹果」摇旗呐喊,分享自己使用「黑苹果」电脑的体验。 Paul Chato 表示目前的苹果电脑已经无法满足他的需求,因此转向「黑苹果」,这个一步步解决问题的过程给他带来快乐。 ▲ Paul Chato. 图片来自:YouTube 无独有偶,一位有着三台 Mac 工作电脑的知乎网友,在家用的是一台「黑苹果」设备,他认为「每一个偏爱苹果系统的 Geek 技术宅都应该尝试动手攒一台黑苹果」 一个凭自己本事点亮黑苹果的人,无论是在学业还是工作,他可以克服这个世界上大部分的困难。 这些「黑苹果」爱好者的心态都有一个共同的关键词:折腾。 他们享受的是折腾「黑苹果」的过程,结果往往没那么重要。一个叫「黑苹果乐园」的网站,slogan 就是「崇尚专注 · 乐于折腾」。 vice 一篇文章认为「黑苹果」是一种亚文化,由苹果超级粉丝和计算机 DIY 爱好者两种亚文化组成。 比起「黑苹果」,其实「白苹果」更为常见。「白苹果」指的是在 Mac 上装 Windows 系统,这是官方允许的,苹果也在 Boot Camp 提供支持 Windows 运行的相关驱动,因此白苹果的难度要比黑苹果低不少。 可难度大,挑战高,才是极客们对「黑苹果」津津乐道的重要原因。在美剧《生活大爆炸》里,四个工科男用电脑将信号发送到卫星上,再从外太空传送回来,只为了点亮一盏台灯。 当 Penny 问他们为什么不直接用开关,而要这样大费周章时,他们异口同声地回答: Because we can. 这某种程度也是那些极客折腾「黑苹果」的理由,因为在他们眼中,Smart is the new sexy (聪明也是一种性感。) 最开始「黑苹果」的,就是苹果自己 虽然苹果禁止未经授权的第三方硬件安装 macOS,但回顾历史,最开始「黑苹果」的,其实就是苹果自己。 时间回到 2001 年,苹果内部正密谋将 Mac 架构往英特尔迁移,John Kullman 是第一个将 OS X 移植到英特尔芯片的工程师,2001 年 12 月,他和同事第一次将 Mac OS X 运行在一台英特尔 PC 上。 没多久被称为「Mac OS X 之父」的 Bertrand Serlet 也来到了 John Kullman 的办公室,在观看了一遍启动过程后,问 John: 让索尼的 VAIO 运行 Mac 系统需要多长时间? John 表示只需要两三个小时,于是 Bertrand Serlet 让 John Kullman 立刻去计算机零售店里买来配置最高的 VAIO 笔记本,因为他担心性能会拖累 Mac OS X 的运行。在当天晚上七点半,Mac OS X 已经顺利在 VAIO 上运行了。 ▲ 图片来自:YouTube 第二天一早,乔布斯就带着这台安装了 Mac OS X 的 VAIO 飞往日本,拜访了索尼时任总裁安藤国威,希望能在索尼笔记本上预装苹果系统,只可惜索尼最终没有选择这个当时前途未卜的系统。 要知道苹果在 1997 年就叫停了所有「Mac 克隆」的授权,但乔布斯却希望将回归苹果后发布第一款操作系统,放在索尼的设备上运行,这也被视为乔布斯是「索粉」的证据之一。 ▲ 乔布斯曾表示「渴望成为索尼一样优秀的公司」. 无论如何,这也让苹果无意间成为了「黑苹果」的鼻祖。 不过这只是苹果发展路上的小插曲,乔布斯真正想要的依然是一个封闭的系统。 (编辑:应用网_阳江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