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出 ARM 版 MacBook?苹果面临的问题有一大堆
有人可能想说,那个谁,微软不是早前一点也发布了使用 ARM 芯片的 Surface 产品吗,就那个 Surface Pro X,它不是也能直接运行 Windows 10 的程序吗? 没错,Surface Pro X 使用的 Microsoft SQ1 的确是微软找高通定制的 ARM 处理器,同时运行的也是完整的 Windows 10 而非先前 Windows RT 那样的「残疾版」系统,同时也能运行 Windows 10 的应用。 但 Surface Pro X 的问题依然很多,比如它只能运行 UWP 应用和 32 位的 Windows 应用,基于 64 位开发的软件就无法支持。另外通过翻译架构的方式兼容 win32 应用导致性能出现大幅损失,效率大概只有原生应用的 30%-40%,更别说闪退、软件重启等各种各样不稳定的小毛病。 ▲ 微软 Surface Pro X. 而对于苹果来说,连通过翻译架构兼容 32 位的程序也无法实现,因为苹果已经通过自己对生态的控制力将全部的应用迁移到了 64 位。而面对大批不能直接运行的软件,这个阵痛期一定会比想象中的更痛。 苹果能做的,就是通过自己的控制力,去要求开发者将已有的软件在一定的时间内编译成 ARM 平台可以运行的版本,只是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毕竟各个软件的情况复杂,某些软件要想迁移到 ARM 可不是重新编译一下那么简单。 ▲ Dell XPS 13 2020. 图片来自:Dell 在软件之外,如今的 ARM 在性能和功耗上可能也占不到什么优势了。无风扇的被动散热,接近 20 小时的续航,如今已经陆陆续续被非 ARM 的笔记本完成,比如最新的戴尔 XPS13 2020 就号称有最长 19 小时续航。 而且对于桌面环境来说,苹果目前基于 ARM 的 A 系列芯片性能仍然是不够的,比如频率已经处于「灰烬」状态,再往上就撞到了功耗墙,也就是没有超频或者说像英特尔处理器类似的睿频空间。 更别说十几二十个核心的高性能服务器版本,还处于路漫漫其修远兮的状态。 如果今天 MacBook 还在被说散热不佳和续航普通,那苹果可能应该更多在自己身上找找原因,比如 WWDC 2020 都快来了但还是 Bug 一身的 macOS 10.15 Catalina? ▲ 运行 Windows 的 MacBook. 图片来自:Jon Rettinger 选择 ARM 对苹果来说可能还有一个预料之外的打击——这些苹果电脑将不再能用 Windows 系统。 众所周知,购买 MacBook 并不一定等于加入苹果生态,选择装 Windows 系统使用的用户也大有人在,因为本身苹果早就敏锐的察觉到了这件事,并推出了 Bootcamp 工具让用户能够选择双系统运行,但如果推出 ARM 版,那肯定无法使用了。 ARM 版 MacBook 的对手还有 iPad Pro 比起生态迁移和兼容带来的不确定,ARM 版 MacBook 其实并没有什么外敌,Surface Pro X 肯定不算,这个产品在微软这里只是一款实验性产品,而真正会对 ARM 版 MacBook 造成威胁的,其实是内患。 当「你的下一台电脑何必是电脑」的广告语从今年 iPad Pro 宣传片中蹦出来的时候,就意味着 iPad 和 MacBook 这两条原先还算平行的线路终于「火星撞地球」一样,正式短兵相接了。 如果对比一下这两条线,可与看到 ARM 版 MacBook 其实处于一个很尴尬的位置。 iPad Pro,采用 ARM 处理器,使用精简指令集,iPadOS 系统脱胎于移动设备 iOS,在妙控键盘的加持下从移动走向桌面。 MacBook,英特尔处理器,使用复杂指令集,立足于 macOS 桌面操作系统和生态。 ARM 版 MacBook,采用 ARM 处理器和精简指令集,继续使用 macOS 的话原先的桌面生态会丢失,只能通过部分移植应用或者 zh 虚拟机的方式运行之前的桌面软件,效率大打折扣。 其实到这里我依旧没有想通,苹果出一个 ARM 处理器版 MacBook,失去了桌面生态最大的优势,然后去和 iPad Pro 打架,这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逻辑,或者说其巨大的内在驱动力到底在哪。 当然,倒也并非找不出苹果想要这样做的理由,比如说想要对自己的产品和生态有更多的控制力,就像 iPhone 上使用的自家 A 系列芯片,早期的时候 CPU 用的是三星的,GPU 用的 PVR,到了后面全部变成自研架构之后,A 系列芯片的性能才算在手机和平板中一骑绝尘。 ▲ 图片来自:TechCrunch (编辑:应用网_阳江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