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坚AI病理诊断,阿里云天池联合英特尔重磅发布《数字病理诊断排行榜》
目前病理科信息化有两种方式,一是对传统设备的中间环节赋能,例如腾讯此前发布的智能显微镜,在诊断中加入 AI 识别,做部分场景优化。但玻片依然是物理形式,最后储蓄在玻片柜中,除了在诊断环节进行辅助以外,无法做到数据价值的进一步挖掘。 此次上榜企业不少都采用了创新性的方式,对病理数据的源头进行数字化改革。 例如,江丰生物的数字病理扫描系统,直接将采集的样本转化为数字形式,后续所有流程都实现信息化、线上化,其中也包括 AI 产品的诊断识别;帝麦克斯将切片全数字化后、通过图像管理系统进行保存、浏览、分析、上传至远程诊断平台,可进行实时远程病理会诊 2)辅助病理诊断 Top5 辅助病理诊断处于 AI 病理诊断的中游,提供完整的病理诊断系统。上榜的 Top5 均为国内创新企业,成立时间较晚但实力强劲。 辅助病理诊断需要将 AI 与实际病理诊断场景深度结合,考验技术落地能力。以上 5 家企业不仅研发能力强,而且产品均已经在国内外大量企业中实现临床应用,并获得客户认可。 其中 Top1 兰丁医学落地实力强,从宫颈癌这一单一癌种切入,提供人工智能筛查系统,2019 年营收超过 1 亿元。 迪英加已经和国内外超过 50 家以上的三甲医院建立了深度合作,产品已经在美国得到了比较广泛的应用,美国现有客户已经达到几十家。 透彻影像是目前业内已知的准确率和效率最高的胃部疾病深度学习辅助诊断系统,同样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北京协和医院等多家医院达成了合作。 3)第三方病理中心 Top3 第三方病理中心是 AI 病理诊断的下游应用市场。上榜企业分别为精准诊断服务商弘泰嘉业、第三方病理检验机构华银健康和首家首家获得独立第三方病理诊断中心牌照的病理诊断中心衡道医学。 其中弘泰嘉业已经深耕产业十几年,利用互联网 +、数字化病理技术应用和 O2O 模式,自主研发软件平台,先后全资建立了第三方独立医学检验所和 H-T 精准诊断云平台。诊断效率极高,从提交会诊申请到诊断报告返回,全程不超过 24 小时,加急不超过 4 小时。 华银健康由南方医科大学及广州华银共同组建,围绕病理诊断、教学、科研与临床转化的国内大型临床病理诊断中心,实验室已通过美国 CAP 质量认证专家评审。截止目前,该集团临床服务覆盖全国 27 个省区超过 2000 家医院,拥有五个省级实验室,年诊断标本量超过 850 万例。 衡道医学座落于上海市的核心病理诊断中心,占地 3200 平米,为目前我国境内单体最大的病理诊断机构,以 “全职医技团队 + 一线会诊专家 + 共建联合平台” 多层级模式,依托「数字远程会诊网络 + 实体中心 & 物流支持」,为基层医院提供的病理会诊及诊断支持,专注解决术中冰冻、疑难会诊、各类特色穿刺活检和小标本快速诊断。 以上企业均已经构建了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将 AI 和数字化融合到病理中心的全流程运用中。 并且,大都采用院内院外相结合的商业模式,不仅为医疗机构提供全方位病理平台建设服务,还联合国内外专家为多级医院提供远程病理诊断。 三、数字病理行业现状总结 经过大量调研后,榜单针对行业现状总结出如下核心观点: 1)当前一些数字病理技术只改变了病理切片载体,对于提高效率助益并不显著,需要全流程数字化改造。 2)病理中心数字化转型涉及到从设备到运营全方面的数字化,其中基于云计算的远程会诊可以极大提升基层病理诊断能力。 3)通过院内院外协同的方式,第三方医检所可以联合大量基层医疗机构,激发巨大的市场空间。国产全切片数字病理设备话语权正不断提高。 4)人工智能在病理诊断中的应用尚处于发展,数据是核心资源也是最需攻坚的难点,海量标准化数据积累下的算法精进将极大提升病理诊断利用效率。 4)独立病理诊断中心正在向上游追溯,不断优化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这将极大分流院内病理诊断压力。 (编辑:应用网_阳江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