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应用网_阳江站长网 (https://www.0662zz.com/)-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站长资讯 > 动态 > 正文

新一代私有云如何一步一步超越传统私有云

发布时间:2020-05-16 03:38:56 所属栏目:动态 来源:站长网
导读:未来已来,只是尚未平均分布。 新一代私有云并非私有云的一个新版本,相反,它通过软件定义硬件、软件和硬件解耦、软件可进化、硬件可升级的OTA(Over the Air)特色,通过可进化这一核心要点实现了私有云的无版本化永续生命周期,以及从IaaS到PaaS场景化的能力边

“未来已来,只是尚未平均分布。”

新一代私有云并非私有云的一个新版本,相反,它通过软件定义硬件、软件和硬件解耦、软件可进化、硬件可升级的OTA(Over the Air)特色,通过可进化这一核心要点实现了私有云的无版本化永续生命周期,以及从IaaS到PaaS场景化的能力边界突破。

在2019年5月易捷行云EasyStack发布新一代私有云ECS企业云之际,曾首次通过《云计算大时代,新一代私有云崛起》文章对新一代私有云进行了阐述,之后VMware于2019年8月在VMWorld大会预发布Project Pacific,两者在架构上异曲同工,新一代私有云已初现端倪。

image.png

在目前共克时艰的非接触时期,新一代私有云的OTA特色正在体现当下意义;而对于软件产业而言,新一代私有云就如数据中心的特斯拉,正在悄然引发传统私有云乃至基础软件产业的变革。

数据中心的特斯拉

如何形象地理解新一代私有云?举个例子:传统私有云如传统轿车,新一代私有云如特斯拉,公有云如公交车。

传统私有云:传统轿车一次性购买+维保方式,一旦汽车到家便进入贬值生命周期,4S店会在固有车型的基础上维护保养修修补补。传统私有云类似采用是license购买+维保服务,一旦购买也随即进入该软件版本的生命周期,每次所谓升级由于不能实现平滑无感就相当于购买新车,版本碎片化严重,就如大街上跑着同一品牌同一型号但不同代别的汽车。

新一代私有云:特斯拉采用购买+OTA软件升级硬件服务,完全无需4S店即可实现平滑无感升级,包括马力性能、续航、自动驾驶功能的全方位提升,升级后就是一辆新车,OTA选装功能收费,就如软件的订阅服务收费模式。新一代私有云既可购买也可订阅,从最小3节点到无上限节点,从超融合进化到面向多云的私有云,从IaaS服务能力的向上层进化到各种场景化PaaS/SaaS功能的可进化,都可通过OTA式的平滑无感进化到最新状态,不再有软件生命周期,可进化服务不再是维保概念。

公有云:公交车租用模式,无需乘客懂驾驶,起步快,规模化运输,公交线路虽四通八达但无法完全匹配需求。公有云为租用,无需专业运维人员,上手快,规模化,但数据不在本地,“车”毕竟不是自己的。

未来,如果特斯拉实现了自动驾驶,就如新一代私有云正在实现的全方位OTA式部署(在线/离线)、OTA式升级和OTA式运维,那么,可进化的新一代私有云所引发的变革将全方位超出目前业界对私有云的的边界。

超出私有云的认知边界

那么,什么是新一代私有云?

定义:新一代私有云基于kubernetes的微服务架构,一体化的设计理念,帮助企业用户从最基础单元的3节点云就绪超融合到无上限的超大规模云平台实现了统一架构,在基于开源生态技术栈的同时,保持高度产品化体验,通过业务无感知,数据不迁移,服务不中断的平滑无感可进化方式,构建以数据为中心、面向多云的私有云平台。

image.png

核心特征:其中,可进化是新一代私有云各项特性的基础,是新一代私有云的核心特性。如图所示,这里的可进化并非同一维度的版本升级,而是涉及产品形态、服务能力、支撑场景的全方位维度,而且是OTA式的平滑无感可进化。正如特斯拉在马力性能、续航、自动驾驶功能等维度都可以通过OTA方式实现全方位提升,这恰恰是软硬解耦的优势。

核心技术:微服务架构是新一代私有云实现的技术核心之一。通过微服务编排引擎、滚动升级引擎、实时负载导流引擎、服务监控与自愈引擎等技术模块实现了IaaS的SaaS化,使得新一代私有云平滑无感的持续进化与公有云似的消费级体验成为可能。

一体化也是新一代私有云实现的技术核心之一。不同于一些传统私有云将计算虚拟化、存储虚拟化、网络虚拟化、云管系统形成割裂的产品线和不同版本的组合,新一代私有云通过云平台总体架构和不同组件之间的一体化与协同,一方面把大规模分布式架构、用户态、内核、体系结构与协议栈和硬件完全解构,从而使其具备在全生命周期中高度分工与协同,且可在无人干预的状态下实现全自动化的交付。另一方面,一体化设计还可以实现整个平台事件、API、服务、组件之间具备高度统一与协同,使得新一代私有云的场景化能力水到渠成,通过融合开源生态或第三方商业产品丰富PaaS能力,还可在多云世界中获得与公有云共享的PaaS应用。

与公有云的比较

如今,新一代私有云与公有云企业都在数据中心领域展开竞争。无碎片化版本,功能持续进化是公有云的优势,而新一代私有云在这方面与公有云能力拉平的同时,对于企业用户来讲又在以下方面比公有云更加贴合企业用户的需求:

第一,适用企业数据中心复杂度上,公有云由于软件定义硬件的超大规模数据中心集中,它能支撑的硬件环境单一,无法适用于复杂多变的企业级数据中心。而新一代私有云起源于企业级数据中心,软硬分离,软件定义硬件且“贴合”各种主流硬件形态,如此高复杂度的产品却可实现OTA式的在线/离线部署(根据用户法律法规需要)。

第二,规模和架构上,公有云大规模起点,如果以软件形态去适应企业用户数据中心,除了对硬件环境要求苛刻,且规模10+节点起步,且除了AWS outpost(并非软硬分离,是公有云的一种租用式私有化部署)外无法实现和公有云的统一架构。新一代私有云从最小3节点规模到无上限节点规模,从云就绪超融合形态到面向多云的私有云形态,不仅规模弹性更广,且具备统一架构,一体化设计,为OTA式的平滑无感可进化奠定了基础。

第三,运维上,公有云由于租用方式,背后是公有云企业的大批专业运维人员,而新一代私有云却是一种高度产品化的体验,它可以应用到没有专业运维人员的普通企业数据中心环境,通过OTA式的自动化运维,大大降低了应用门槛。

第四,生态丰富度上,公有云尽管目前在PaaS/SaaS层拥有更多的合作伙伴应用,而新一代私有云以开源生态能力为边界,不会以单一平台软件(如单一公有云)为主导,因此未来在生态上将比单一公有云有更为丰富的应用选择。

第五,安全合规上,公有云在一些行业数据的安全合规要求不能适用于国计民生行业的核心应用,但是新一代私有云在达到公有云体验的同时,数据所有权归属客户,适用范围更广。

(编辑:应用网_阳江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