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dows 和 macOS 之外,那 1% 奇葩操作系统背后的故事
Z80 是一颗 8 位微控制器,在 1974 年由 Zilog 推出。据 Dupras 介绍 ,之所以选用 Z80 ,是因为它已经投产很久,并被广泛用于大量电子设备上,即便是拾荒者也能轻易搜集到。 这意味着当人类处于末日环境,只要幸存者拥有基础的编程知识,从废墟中找到含有 Z80 微处理器的设备,就可以运行 Collapse OS ,Dupras 已经成功让 Collapse OS 在一台 1988 年上市 16 位经典游戏机 MegaDrive 上运行。 Dupras 之所以要开发这样一个操作系统,是因为他认为全球供应链在 2030 年前就会面临崩溃,由于电子产品复杂的供应链体系,一旦崩溃人类文明将回到「低技术」水平,可能几十年无法恢复现在的科技水平。 而一个能够就地取材编程的操作系统,有望让濒临崩溃的人类文明更快恢复到信息时代的水平。 尽管 Collapse OS 的设想很美好,但其可行性也遭到了不少质疑。有人指出,当末日来临,就连托管 Collapse OS 源代码的 GitHub 也会宕机,更别说这个操作系统了,而且从那些废弃设备和零件中组建一个新的系统并没有想象中容易。 ▲ 图片来自:ZEUS News 而 Dupras 自己也承认 Collapse OS 还存在不少缺陷,他表示只有在特定的崩溃程度下这个系统才能奏效,太轻微的灾难人类不需要,太严重的灾难也无能为力。 目前看来,Collapse OS 的确有些鸡肋,但当人类再遇到一次类似当年陨石撞地球的灾难,要怎么存活并恢复现有的科技文明,也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差一点成为 macOS ,差一点让乔布斯回不了苹果 很多人都知道,苹果在 1996 年收购了乔布斯创办的 NeXT,这不仅让 NeXTSTEP 成为未来 Mac OS X 的基础,更让乔布斯回归苹果,造就之后的种种神话。 ▲ 图片来自:Dave ’ s Mac Blog 1996 年苹果已经处于破产危机,其为 Mac 电脑开发的新系统 Copland 却十分不稳定,最终被放弃,苹果转而收购成熟的操作系统。 除了 NeXT,当时苹果还有另外一个选择,那就是同样由苹果前高管 Jean-Louis Gassee 创立的 Be OS。 BeOS 完全符合苹果的要求,这是少数可以在 Power Macintosh 上运行的非苹果操作系统之一,而且在稳定性和流畅度上都优于当时苹果操作系统。 《BeOS Bible 》一书作者 Scot Hacker 认为, BeOS 同时拥有 Mac 那样的优雅和 Unix 的强大,而 Mac 到好几年后才达到了同样的水平。 Scot Hacker 曾在 2001 年对比过 BeOS 和 OS X 系统。发现很多方面 BeOS 依旧占上风,比如涉及多线程和多任务处理时,配置较低的 BeOS 设备要比高配置的 OS X 设备还要快一个量级。 苹果何尝不知道这是一个优秀的操作系统,BeOS 实际上是当时苹果的第一选择。出价也从开始的 1.2 亿美元提高到 2 亿美元,然而 Be 提的价格却是 3 亿美元,双方不欢而散。 在求 BeOS 而不得的情况下,苹果才找到「备胎」NeXT,最终以 4.29 亿美元收购 NeXT,或许当时苹果还在后悔当初应该咬咬牙将 BeOS 拿下。 就这样, BeOS 与苹果失之交臂,两者的命运都因此改变,但却走向了两个不同的极端。 虽然 BeOS 用户体验优秀,却始终没有在市场上获得成功。在 2001 年被 Palm 收购后不久,也走到了生命尽头。尽管后来 BeOS 被一些发烧友以 Haiku 的名义复活,但早已不复当年之勇。 如果当年苹果收购的是 BeOS ,今天会是什么样呢? 曾让美国忌惮的 TRON 无论是 PC 还是智能手机,主流几个的操作系统都出自美国的科技公司。其他国家要想动摇这些操作系统的地位有多难,30 多年前日本的操作系统 TRON 就已经体会过。 TRON 最初是东京大学教授坂村健发起的一个项目,旨在「为全社会的需要创造一套理想的计算机结构和网络。」TRON 也被日本人寄予了摆脱微软垄断的厚望。 当时坂村健已经意识到,互联网可能会成为未来社会的「水电煤」。 基本软件,就是软件的平台,是资讯化社会的基础,就该如水与空气一般。 (编辑:应用网_阳江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