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最强输出是什么?CEO!
并且据纳德拉在《刷新》中的自述,1992 年获得微软工作机会,同时自己还面临 MBA 课程的挑战,但纳德拉并没有二选一,而是周内在西雅图微软工作,周五下班就飞赴芝加哥,一连 2 年皆如此,最终获得芝加哥大学 MBA 学位。 其次,职场忠诚度高。 上述几位印度裔成功 CEO 通常在一家公司慢慢升职、积累势能,而不是为了薪水频繁加薪,这对于后来被委以重任也有重要助力。 谷歌创始人拉里 · 佩奇和布林在交接班信中就说:皮猜已经在 Google 的 CEO 职位上证明了自己,而且他 15 年来兢兢业业,带领上下攻克难关解决问题,谦虚又技术范,没有人比他更合适带领 Google 和 Alphabet 走向未来。 最后,赴美深造,其后落地扎根。 跟诸多外来族裔一样,印度裔 CEO 们基本都是在国内完成本科教育——也基本都是国内名校高材生,然后赴美留学深造。 但或许是印度过去一个时代的发展原因,这些印度裔 CEO 的上升路径中,没啥 " 后路 " 可言,想要发展更好,就需要在美国全身心融入打拼,甚至拖家带口,落地扎根。 比如微软 CEO 纳德拉,家境不错,父亲是印度高级官员,但最后在微软掌舵,完全凭借的是个人努力,甚至最初带妻子去美国,还未能获得移民许可。 而更多华裔人才,因为中国经济和科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面临机会,也会错失另外的选择。 这无关对错,都是个人选择,但如果回到那个喜闻乐见的话题:为什么是印度裔而不是华裔? 或许也要对印度裔在美国管理层的崛起,更加见贤思齐。 之前公开讨论时,有说过语言的原因——英语是印度的官方语言,印度裔语言上天然在美国优势。 也有表达种族性格的因素,常见的印象说法如 " 印度裔团结、拉帮结派 "、" 一个印度裔进公司会招揽更多印度裔进来 "," 一个华裔进公司会排挤走另一个华裔 "…… 但印度裔高管们自身的努力和优点或许会因此而遮蔽。 是时候更全面、客观地看待成功的印度裔了,偏见只会加大傲慢,进一步忽视学习进取之心。 你说呢? (编辑:应用网_阳江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