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M 造海水电池,“搅局”锂电池产业?
从 IBM 官方透露的信息来看,新材料的发现和创新离不开 AI 技术的应用。通过语义富集 AI 技术,从塑料回收到半导体制造等众多应用领域的催化专业知识的分析,结合材料学、分子化学、电气工程、先进电池试验设备等技术,才完成了这一底层材料的发现。 (来自:IBM 官网) 在解决电池的容量和充电速度等电动汽车的问题上,IBM 与戴姆勒股份公司合作,视同从在量子计算方面取得新的突破。 这似乎意味着尖端技术和跨学科知识在新材料的发现上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从这些更具 " 公关 " 色彩的表述中,实在难以让人看到 IBM 海水电池的新材料上面到底具有哪些核心技术。 显而易见的科学常识就是,我们都知道海水的主要成分就是 NaCL,其中 Na 以离子形式存在,此外还有 K+,Ca2+,Mg2+ 和 Sr2+ 四种元素。再加上 Cl-、F-、Br-、HCO3- 等阴离子,共同构成了海水盐分 99.9% 的总量。 那么,显然,IBM 宣称的不含重金属元素的海水电池,大概率离不开钠、钾、镁这三种元素。如果真的如 IBM 所言,是三种之前电池解决方案都未使用过的成分,那么大概率可能在故弄玄虚,以保密方式保持研发优势。如果已经是非常成熟的新材料技术完全可以通过申请专利的方式来保护自己的技术所有权。 据官方透露,IBM 计划和合作伙伴在一年时间,就将推出这块海水电池用于电动汽车上的商用版本。这仍然难以令人相信。毕竟受制于工艺流程、材料提炼和制造成本等多方面因素限制,在从实验室到生产车间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纰漏。 好在一年时间很短,我们可以期待下在 CES2021 上能否见到这块可以商用的海水电池。届时就会知道 IBM 是否真得拿到了新能源动力电池产业的新门票。 尽管海水电池技术展示出优越于锂电池的卓越性能,但我们也不会轻易得出 " 海水电池会很快大规模取代锂电池 " 的乐观判断。 首先就是锂电池本身的产业成熟度,以及近来在电池性能稳定性和成本控制上的突破,使得锂电池仍然将在未来数年内成为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主流解决方案。 另外就是海水电池本身,在新材料的提取、规模化的生产上,是否有着难以解决的成本问题跟耗能问题,仍然具有非常大的不确定性。 更易得且成本更低的电池材料、去处有害重金属的技术方案以及更高的能效,这成为海水电池带给我们的近乎完美的新能源解决方案。 但这一方案出现得有些太过 " 容易 ",以致于不太符合 " 常识 "。我们并不怀疑 IBM 所具有的技术实力和创新能力。我们只是想指出,一项新技术从实验室研发测试,到真正进入生产线量产,是一件非常复杂的流程,从材料提炼制备,到生产工艺流程控制再到安全验证,整个过程都要解决制造成本和质量安全问题。 希望准备跨界入局海水电池的 IBM 正在做好准备。 (编辑:应用网_阳江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