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变流畅了,除了性能还有屏幕的功劳
而高刷新率屏能成为用户感知最明显的硬件,实际上也是因为「流畅」这种来自「一般人」的直观感受。这种明显易见的提升,虽然并没有在本质上改变手机的性能,但它却能满足到大众最基本的审美要求,这比让一般用户去体会「处理器性能提升 20%」、「相机像素提升到一个亿」更加直观。 通过最表层的感官变化去引导体验更深层的升级,这对于当下的手机线下营销尤其有用。 但刷新率也不应是盲目追求的 高刷新率的魔法让手机变得流畅,那么这背后有什么代价吗?是处理器压力,还是手机发热? 统统不是。 当下手机处理器性能对屏幕刷新率的支持已经游刃有余,高刷新率屏基本不会对处理器带来太大负担,更不会因此而严重发热。 影响比较大的,是手机续航。 实际上,高刷新率对手机续航的影响并不难理解,普通 60Hz 屏每秒会通过 60 帧来现实动画,而 120Hz 屏每秒所显示的帧数比 60Hz 多一倍,所以它的动画过渡会明显比普通屏幕更加顺滑和细腻。 而由于屏幕在显示内容时,每秒会比 60Hz 处理多一倍的画面信息,因此屏幕和处理器自然在功耗上便有所增加(Redmi 曾给出过 60Hz / 120Hz 5% 的增耗数据)。 所以,手机厂商在提供 90Hz、120Hz 屏的同时,也会在系统内提供原始的 60Hz 刷新率选项。 即便有着 5000mAh 电池的三星 Galaxy S20 Ultra,也只能在 120Hz 和 WQHD+ 的高清分辨率中二选一,以保障电池有 6 小时亮屏的续航能力(笔者不排除之后可能有系统调整的可能)。 当然这里也有例外,比如 OPPO 在 Find X2 Pro 当中就提供了 120Hz 和 QHD+ 分辨率共同开启的可选项,这是目前唯一一款能提供这种显示组合的手机。 不过,开启这套组合需要比普通 60Hz / FHD+ 的模式消耗多 10% 的电量,而且这仅仅只是 3 小时测试的结果,随着亮屏时间更长,屏幕所消耗的电量也会更多,这自然就会影响手机的续航时间。 所以,当我向木斯了解 Find X2 Pro 的屏幕时时,他建议我使用「智能切换」,让系统根据内容自动调整刷新率。 因此,我虽然非常享受高刷新率所带来的丝滑感,但考虑到像 Galaxy S20 这种电池本身就不大的 5G 手机弥足珍贵的电池容量,我暂时还不会对屏幕刷新率有过分的追求。 ▲ Galaxy S20 在 120Hz 下的亮屏时间为 4 小时 更何况现在大部分游戏、视频主要都是在 60 帧以内,基于这种条件,我认为 90Hz 就已经能基本满足对「流畅」的要求。 不过如果需要进行更精细的操作,比如像 iPad Pro 需要更精细顺畅的书写体验,那么刷新率当然是越高越好。 高刷新率会成为下半年旗舰标配,中端手机也能考虑升级 随着今年越来越多 90Hz、120Hz 屏手机问世 ,手机市场似乎也在释出一个信号,高刷新率将会成为 2020 年新旗舰的标准配置,这种技术不但能满足到硬件党们的参数愉悦,也能让手机用起来顺滑流畅、精准灵敏。 这种为用户带来感知明显的改变,实际上也正是手机厂商们所一直追求的「差异化」,因此高刷新率屏并不会像手机 4K 分辨率那样昙花一现,相反它会被继续发展、普及下去,毕竟当下的 144Hz 实际上还没到人眼的极限。 当然,想要将高刷新率发展下去,单凭滑动屏幕、打字、刷微博、刷网页、在某些游戏下「开镜」流畅显然是不够的,想要给用户带来真正的感知变化,厂商需要更多内容适配高刷新率去体现出屏幕的优势。否则就像当年的 Razer Phone,纵使有着一块好屏幕,但却有劲没地使。 (编辑:应用网_阳江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