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数据“活”起来:UCloud优刻得安全屋的“临床”大冒险
如阿里、腾讯依托自身生态内流量入口,实现从“上”向“下”的贯穿。而UCloud则依靠技术创新,确定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构成的“CBA”战略,并在三个技术领域分别打磨出独门秘籍类的产品。 UCloud在巨头射程之外的尝试,也为同与巨头竞争的技术公司们提供了一个参考样本。首先从定位上来看,UCloud一直强调中立原则——云计算、大数据业务涉及大量行业的核心数据安全问题,由于其不碰客户数据,也不与客户发生业务上的竞争关系,无形中为那些看重数据私密性的政府及行业客户,多提供了一道安全锁。 在此基础之上,UCloud依靠技术的原始创新,推出安全屋等杀手锏类产品,并实现较快落地。以2019年7月厦门市上线的全国首个大数据安全开放平台为例,UCloud的安全屋成为平台上涉及法人、信用、交通、旅游等多领域200多亿条数据的“安全卫士”。安全屋受到信任,与技术创新有关。单说一点,传统的防止数据泄密技术,加密的数据无法进行数据计算与交易,安全屋则通过独创的算法防止数据外泄,能够保证在客户数据能被交易的同时,为客户数据提供了安全保护。 目前厦门大数据安全开放平台已吸引来自全国50余家大数据处理、分析、开发、应用机构入驻,形成厦门大数据开放的生态产业链。在此前接受采访时,该平台的第一家企业用户称,此前想打造一个普惠金融的撮合平台,解决个人及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但是金融机构很难对贷款对象进行全面风险评估。大数据安全开放平台建立后,政府掌握的贷款人相关信息开放到“数据安全屋”中,企业用户通过加载贷款风险评估算法模型,就可以实现对贷款人的全面风险评估。 真正有价值的技术从来都不是抽象的。一项数据流通技术的创新,就可以直接影响到众多小微企业融资顺利与否。反过来,凭借这项产品与模式突破,UCloud也可以一箭双雕:快速复制到更多城市的政务改革中。其次,带来流量入口效应,安全屋的客户也逐步成为UCloud平台上公有云、私有云、专有云等云服务的客户,夯实云服务的根基。以厦门市政务数据开放平台项目为例,一期项目总预算约数千万元,其中约四分之一为安全屋的预算,另外四分之三为云计算的费用。安全屋直接带动了云计算产品的销售。 此外,UCloud优刻得还持续为上海市大数据资源平台项目建设提供助力。2019年12月上线的上海市大数据普惠金融应用,同样也引入了安全屋护航。 可以预见的是,本次疫情将进一步加快政务数据开放的落地进程。 当前云计算行业正跨入新的机会窗口——疫情过后“新基建”横空出世,目前已公布2020年投资计划的13个省份,基建投资总额已经超过34万亿。未来这一数字还会跳涨。而“新基建”涵盖领域就涉及到5G、云计算、数据中心、人工智能等技术方向。特别是3月4日,国家层面再次强调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云计算行业的受关注度持续升温。 对于中国的云计算厂商们来说,能否满足数字政府对新型基础设施的创新需求,将是他们在政务市场能否切到蛋糕的核心考核指标。 可以说,这轮竞争无关体量,只能创新制胜。 (编辑:应用网_阳江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